报社公告: 江西德兴招商引资实现首季开门红【投票】2017.3.15.江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投票】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公示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公示市场信息报社工作证件申领登记表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之窗
特色古宅凸显江西文化史
来源:江南都市报 作者:叶伟 时间:2016-09-27 

    “跨国夫妻200万元买下婺源清代古宅,花700万元修复……”这段时间,发生在婺源思溪村的这件事,让江西古宅再次吸引世人眼球。江西古宅为何能吸引这对跨国夫妻,并让他们投重金修复?

    多名江西文化研究者认为,有着鲜明时代和地域特点的江西各个历史时代的古宅,在走过的千年时光里,已逐渐成为赣文化的一大亮点,凸显出江西文化史。

 

跨国夫妻看中婺源清代古宅

    2015年,英国人爱德华和南昌妻子廖敏欣到婺源旅游,被当地深厚的村落文化与绝美风光吸引。然而,可惜的是,由于年久失修,当地不少徽派古建筑损坏严重。

    “那些老房子非常漂亮。从外面看,有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从里面看,屋顶有天井,墙上、砖上、石头上都有精美的雕刻。”爱德华称,他从来没有在英国看到过这种建筑,“如果这些建筑消失了,真的非常可惜”。

    2015年底,爱德华夫妇花费近200万元购买了婺源县思口镇思溪延村一处几近废弃的清代古宅。这栋古宅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是一个两层多进的徽派建筑。因长期失修,老宅后堂等附属建筑已倒塌,砖、木、石“徽雕”等大部分构件损坏严重。

    据介绍,为还原古宅历史风貌,这对夫妇出资约700万元,聘请了“婺源三雕”传承人俞友鸿和一位英国设计师进行修复。

    爱德华称,婺源众多古建筑、古民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并且让古宅成为一座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

 

明清时期江西建筑特色明显

    多名研究江西古建筑的学者称,“明清时期江西建筑特色明显,官宅、民居、书院都极具赣派风格”,比如赣东北的婺源、乐平、鄱阳、都昌等地的天井式建筑,泰和、安福等地代表庐陵文化的赣中天井院式建筑,以及抚州等地的民居建筑。

    吉安一带的古建筑,很多民居是两层多进的格局,各进都有开天井,据称这是因为天井能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除此之外,天井在设计上还有一层深意,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表达聚财敛财的意思。

    又如婺源一些古宅,由于元明以后,传统建筑受木料日渐匮乏的影响,昔日巨大的出檐、雄大的斗拱、粗壮的柱身逐渐有所改变,装饰主义十分盛行,砖雕、石雕、木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江西多数古宅雕刻精细,屋内木雕往往涵盖人物、山水、花草、鸟兽等,图中人物惟妙惟肖,结构严谨,独具匠心。”研究者认为,已经保存下来的江西古宅,技艺之精美,保护之完美,堪称一绝。

 

古老建筑群分散在江西各地

    除安义古村、乐安流坑古村等已经广为人知的古村外,江西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古老建筑群,它们运用了韵律、和谐、对比、对称、轴线等设计手法,使建筑在保持功能合理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在新余市黄坑村古建筑群,虽然一栋挨一栋紧密相连,但各栋房屋的结构却各具特色。在每栋房屋的门框上,至今保留有石刻图案和名称,如:“大夫第”、“司马第”、“果育山房”等。有的古屋从外到内直通而入,分为数进,有的房屋则曲折有致,转折生情。

    同样,在分宜邓家大屋,古风犹存的邓家大屋独特的建筑风格、宏伟的规模、保存完整的艺术雕刻,堪称艺术品。房屋之间厅廊曲折、四通八达,暗沟水渠纵横交错,历经两百多年依然排水通畅。

    记者查询发现,除了这些古老建筑群外,还有芦溪县刘凤诰家族古建筑群、宁都县东龙古村建筑群、赣县白鹭村古建筑群、广丰十都大屋等等,这些建筑风格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江西古建筑还有书院和戏台

    谈及江西古宅,不能遗忘江西各地的书院和戏台。

    江西各地的书院的规模和形制,与普通住宅接近,书院通常前后三堂,下堂为门厅,中堂用来作为讲学的课堂,上堂为祭祀场所,堂屋两旁的正房和厢房的一层可以作为小研习室,厢房的楼层则供学生居住,另外还有陪屋作为厨房、饭堂。书院建筑既有官式建筑风格强烈的“礼制”特征,又包含民间建筑及地域文化的特征,同时还集中反映文人的品位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除了书院,昔日江西民间戏曲文化也十分发达,戏台也极具特色。据介绍,江西古戏台多采用牌楼样式,由于舞台木构架外露,因而屋檐很大。屋角起翘亦高,极具装饰性。舞台前沿的两根大金柱间跨度大,荷载重,因此极其粗壮,其上建有层层出挑的垂柱和精巧的梁枋。传统戏台装饰华丽,木雕几乎遍及梁枋;后屏墙、侧壁、天棚多绘彩画;少数部位如脊饰采用灰塑,装饰内容多为戏曲故事及祥瑞图案。

 

古宅频频迁往外省让人惋惜

    实际上,江西古宅一直受到外界关注,以至于频频被人买走,并被迁往外省。如,早在2007年,浙江一文物收藏爱好者张某,在婺源一古村看上一栋类似于村落的大宅院。经打听,该古宅建于清朝早期,因岁月侵蚀,有些破败,古宅的后人大多在外地工作,只剩下一些老人留守。通过与多方沟通,张某顺利把这些老宅买下,并用四年时间,将古宅在浙江温岭复原。

    另有多家媒体曾报道,此前,以九江都昌为中心,延伸到婺源、景德镇、抚州等地,古宅拆卖生意异常红火,专业的拆卖队伍顺势而生。甚至古宅收购、修缮、拆装、出售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据披露,这些古宅大部分被卖给江浙和广东深圳的富商,然后再被迁往外省。

    文化研究人士认为,“异地拆迁对古建筑的价值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古建筑一旦脱离原有的文化环境,价值就将大打折扣。”婺源县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建筑保护的公告》,要求各部门联动,对擅自迁移、拆除古建筑,走私、盗窃、非法买卖古建筑及其构件和附属文物等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原标题:特色古宅凸显江西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