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公告: 江西德兴招商引资实现首季开门红【投票】2017.3.15.江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投票】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公示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公示市场信息报社工作证件申领登记表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娱乐
江西宜春:基层国有文艺院团如何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
来源:市场信息网 作者:江宜文 时间:2022-11-18 

由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南昌、宜春、抚州三地已出台了本地区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举措文件,特别是宜春市已将市采茶剧团由企业性质转为事业单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今日转发11月14日新华社登载的《基层国有文艺院团如何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江西宜春探路院团深化改革》,文章介绍了宜春市在院团改革中积极探索的做法,希望全省各地学习借鉴相关经验,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本地区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工作落地落实。

《月照山乡》剧照

演员青黄不接、观众大量流失、收入捉襟见肘、传统剧种濒临消亡……近年来,不少基层国有文艺院团长期处于艰难求生的窘境。

2022年,江西省宜春市以人才为导向改革破题,当地国有文艺院团重新迸发出创新创造活力,赢得了市场红利,扩大了群众文化福利,走出了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一条新路。

艰难探索 基层国有文艺院团面临三大难题

2012年,国家开始对国有文艺院团进行“事转企”改制。在变革带来的动荡中,面对市场、人才、经费等多重考验,不少院团开启了艰辛的探索,宜春市采茶歌舞剧院就是其中之一。

“改革后原有人员‘封存’,‘只出不进’,退一人少一人,剧团高峰时期有106人,现在只剩43人。”宜春市采茶歌舞剧院团长余玮介绍,为了改变困局,剧团也尝试过各种办法。但是,人财物供给不足、支出负担沉重、优秀演员缺失等重压之下,改革成效甚微。

“当前,不少基层国有文艺院团存在生存与发展的难题,难以走出唱响主旋律、走向大市场的路子。”调研中,不少文艺院团负责人表示,部分地方国有文艺院团改制之后甚至处于瘫痪状态。

——演员青黄不接。由于历史原因,过去近20年,宜春市县一级国有文艺院团均实行“扎口管理”政策,即院团人员只出不进,所有创作演出等任务均由现有人员完成。

面对这一难题,许多院团为了发展只能临时外聘演员,由于身份尴尬、待遇差别等,这些临时外聘演员的积极性受影响,很难“出戏、出精品”。

“说是把院团往市场上‘推’,可‘只出不进’,没有新人就没有活力。”余玮认为,这种改革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演出难以为继。“除了参加三年一次的江西艺术节,我们没机会排演大戏。”余玮说,“没人,也没钱。”

余玮介绍,剧院面临“两老两低”问题。所谓“两老”,一是演员“老”,平均年龄达到48岁;二是思想观念“老”,转企改制后财政“断奶”,员工缺乏市场意识和经营思维,工作没有积极性。所谓“两低”,则是指演职员工的收入低、学历低,人均年收入不到5万元,根本没心思搞创作。

——传统剧种面临消亡危机。在时代变迁及流行文化的冲击之下,部分剧种因艺术根基不牢、演出剧目过于传统,日渐式微。

“全省十五个濒危剧种,宜春有其三,分别是万载花灯戏、万载傩戏和袁河采茶戏。”宜春市文广新旅局艺术科科长丁玥介绍,袁河采茶戏目前仅存一个院团在表演,而且演员年龄偏大。“没有年轻人愿意学,有的演员七十多岁了还要演出。等他们演不动了,这个剧种可能就消失了。”

《明月山的崽》排练照

改革破题 “人才导向”重启院团生机活力

面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境况,基层国有文艺院团如何闯出新路?

2022年5月,宜春市出台《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契机,将市采茶歌舞剧院的原国有企业文艺院团属性变更为正科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保障管理人员和骨干演职人员,并为剧院核定人员76人,其中全额事业编制16人。

在宜春市文广新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智勇看来,改革的重要靶向就是“人才导向”。

“人才进不来、留不住,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身份认同和待遇得不到保障。我们要做的,就是给演员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创排环境。”李智勇介绍,16个事业编制指标将全部向关键岗位倾斜、向演出一线倾斜、向紧缺急需岗位的高层次人才倾斜。

10月,宜春市采茶歌舞剧院发出公开招聘启事,招录事业编制女演员及唢呐演员各一名。目前已收到二十余人的报名申请,均为35岁以下的年轻演员。

围绕激活院团活力,宜春以市采茶歌舞剧院为试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打破“只出不进”模式。对急需紧缺艺术人才实行专项人才引进。“正式聘用的编制内高层次人才,实行定岗定薪的年薪制;临时聘用或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项目工资制。”余玮说。为从源头上解决采茶戏人才的专业化和成才率问题,剧院与高校艺术院系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合作培养紧缺人才,破解院团行当不齐、演员老化等瓶颈。

——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建设舞台艺术创作专项资金、人才引进资金、政府购买资金三项保障体系,重点加大对本地戏曲剧种特别是濒危剧种所属国有文艺院团的扶持。目前,万载花灯戏、万载傩戏和袁河采茶戏3个项目将通过政府采购模式,从剧目复排、公益演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抢救性保护。

——探索“一团一策”办法。宜春市要求每个县市区组建一个国有文艺院团,采取“一团一策”办法,保持基本队伍稳定,保障人员经费,确保院团正常演出。“我们支持各县市区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为文艺院团演出排练提供场所保障。”丁玥介绍,目前,在袁州古城内,春台剧场修复工作即将开工,届时,这里将成为宜春市采茶歌舞剧院的固定演出场所;高安采茶戏艺术中心、靖安清华台古戏台等也正在建设中。

《明月山的崽》剧照

“好戏连连” 院团繁荣还需持续深化改革

近日,第十二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奖项揭晓,宜春市7个国有文艺院团的8部剧目参演,获得22个奖项。其中,宜春市采茶歌舞剧院《明月山的崽》获优秀剧目奖,高安市采茶剧团《红色货郎》、丰城市剧团《跳动字节》分获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等单项奖。

多家文艺院团负责人及地方分管文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宜春市抢抓新一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机遇,理顺内部体制机制,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

——各级国有文艺院团功能定位不同,推进改革需分类施策。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中明确,市和县属院团原则上以服务基层群众为主要任务,更多承担政策宣传、公共服务、惠民演出、艺术普及等工作。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人财物供给不足的压力下,文艺院团无法靠自身形成有效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长期处于不稳定发展状态。

“我们的演艺市场发育程度和群众消费习惯等都不足以支撑完全的市场化道路。”李智勇表示,要实现唱响主旋律、走向市场化,只有分类施策、逐步推进方为良策。

——应从扶持精品创作、加大人才支撑等方面形成稳定投入机制。

“传统戏曲如何被当下年轻观众所接受?如果一味固守,会与观众渐行渐远;而适当借鉴,做到守正创新,对于采茶戏的振兴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我认为《明月山的崽》在这方面的尝试与创新是成功的。”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说。

锻造精品剧目和培育优秀人才,是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落脚点。据介绍,宜春市正积极整合采茶戏、花灯戏等地方特色艺术门类相关资源,并组建宜春艺术委员会,加强剧目生产选题论证审核,出台《宜春市文艺精品创作资助管理办法》,致力于建成优秀文艺作品孵化、创作、推广的完整链条和产业集群。

——整合多方资源,鼓励推动院团创新表演形式,走市场、多演出。

今年以来,宜春市国有文艺院团在基层演出达千余场,服务基层群众近百万人次。疫情期间,各地剧团推出多个脱口秀小视频,用地方戏曲、快板等形式,助力“抗疫”宣传。应中国保利剧院邀请,万载花灯戏《李更探监》剧组展开全国巡演,目前已演出近百场,吸引观众20000余人次。

“我们鼓励文艺院团走市场、多演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常态化,让艺术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努力开创‘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生动局面。”李智勇认为,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未来宜春将继续深化各类改革举措,让院团真正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责任。江宜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