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宽敞醒目的柏油路铺展延伸,一幢幢特色鲜明的民舍安稳横卧,一只只挺拔有型的路灯俨然伫立,一株株翠绿盎然的广玉兰随风舞姿,在武蛟乡大桥村罗家,处处旧貌焕然一新,平添诗意。在幽雅夺目的水墨画背后,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统筹全盘的格局,巧用“画笔”的智慧,因村制宜的思路。
自全市启动2022年新农村建设,武蛟乡高度重视、接踵行动,将罗家新农村列为年度重大民生实事,严密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十二字方针,倾心倾力将大桥村罗家打造成武蛟集镇“后花园”。
村民在修建家门口的柏油路
强基础设施补齐短板让百姓生活无忧。在炙热的七月,罗家新村建设施工队抢抓时机,追赶原本工期落后的污水管网建设作业。在乡村两级监督下,挖沟、铺设、回填等每一道工序按质按量,将近一千米长的污水管道工程超额完成。“民生工程一分钱一分货,把好工程质量关,资金使用关是我们乡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工程好不好我说的不算,只有老百姓满意我们才安心。”该乡主要领导在验收工程时说到。随着时间推移,村道“白改黑”,新建公共厕所、文体广场,路灯照亮,村容绿化,电线网下地等等村民愿景都如期实现。据了解,该村投入资金265万元,工期历数286天,严格完成上级建设的硬性要求,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污水终端、公厕、路灯等基础设施全部正常启用。
挂党旗哺育新风尚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罗家文体广场上,横卧着一座古韵长廊,每天廊椅围坐着不少人,里面常常飘出二十大精神的相关字眼,探讨家风家训的激烈声,还有评理断案的“劝和话”。“它更像是让民说,民做主的百姓大舞台。”一位村民由衷说道。11月16日,在这里举行了一场亲民的“铁肩膀”大讲堂,人人都有发言机会,课堂上气氛融洽,群众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共同探讨如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建设好乡村,共谋乡村振兴的良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勾勒出罗家的美好蓝图。也正是有这样的“百姓大舞台”,大桥村罗家村规民约得以讨论了出来,村里无一人不信服。“以后铁肩膀大讲堂更多办在户外,让党的声音和群众的声音连接成纽带,要把大讲堂塑造成我们建设武蛟的智慧囊。”武蛟乡党委书记在群众欣喜的眼光中做出结语。
“铁肩膀”大讲堂
谋发展开辟经济“仓”让老百姓鼓钱袋。“市里林业局说了,油茶生产资料免费发放,种多少就拿多少,收益自己得,另外还有补贴。据说,一亩油茶大约可以种植90株油茶树,最低可产油茶35斤左右,市场最低价70元一斤,也就是说最低利润可以拿2450元,怎么算都划得来,大伙儿好好考虑下。”大桥村支书罗词红孜孜不倦地给村民宣讲道。
今年市里刚给下来的好政策,罗词红一分钟也没耽误,先是自己学习研究了一番,再把它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口语向村民普及。据罗词红透露,大力发展油茶经济,要沿用“支部+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实现“小群体”“弱群体”与“大市场”连接,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为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新的路径。“我第一个报名,相信村里不会亏待我们,以前说种棉花能增加收入大家半信半疑,结果没让大伙失望,现在又来个油茶,我双手赞成。”一位脱贫户说完脸上踌躇满志。
现今大桥村罗家,旧貌翻新颜,家家户户都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天工人巧日争新,而今迈步从头越。武蛟乡将砥砺前行、乘胜长驱,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基础,乡村振兴作为目标作不懈努力。邹焕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