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光,所到之处,如光闪烁。而当一个人的青春遇到了“教育”二字,则显得更加光彩熠熠。新福小学,隶属南义镇,是瑞昌市最边远的一所村小,学校学生五十人,老师6人,其中有5名女教师,平均年龄二十五岁,这支年轻的队伍扎根基层,投身农村教育,数载春秋,风雨无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最美的青春诗篇。
校长叫王艳芳,2019年,当她被分配到距离家乡50多公里,最边远的村小新福小学时,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刚来那年学校只有她一个小姑娘留宿,夜晚的黑暗和孤独甚至恐惧,是学校里那盏明灯给了她勇气和坚强。这里交通不便,就连去一趟镇上都是一种奢望,为了不耽误每一节课,她每周周日都会提前返校。学校位于一个小山坡上,因地势太高,没有自来水,整个学校的用水靠一口竹林深处的老井,而老井还时常干涸。教师用水需要到村民家取水。王艳芳老师没有退缩,并且很快适应了乡村生活,乡亲们无不对她伸出大拇指。
在工作中她始终一丝不苟,勤勉工作,虚心请教。以身作则,每天放学站在校门口维持秩序,和老师们一起打扫校园卫生,排查安全隐患。组织老师一起参加小型户外活动,捡螺蛳、拔野笋、摘枇杷等。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全校师生在她的带领下,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各项成绩很快在全镇多所小学中崭露头角。
零零后林雨婷老师是位勤快的小姑娘,学校人手紧缺,她主动提出每周为学校食堂采购食物。采购看似简单,要考虑到孩子是否爱吃,还要吃的好、吃的安全,每个周末林老师都会穿梭于各个菜场、超市挑选蔬菜,对比价格。吃饭时她就象妈妈一样对孩子们说“有没有人要加饭啊?你们正长身体要多吃点哦。”
2022年教师招聘,新福村小分配了3位女教师,其中杨欢老师和黄紫琴老师来自南昌,由于路途遥远,两位老师一般二个月回一次家,去年下半年疫情严重,老师们一直坚守教学点,以校为家,两位南昌老师长达一年多未回家,她们说:既然选择就要热爱,为孩子们付出,是我的光荣职责!
疫情期间孩子们都是线上学习,农村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对他们的监督较少,爷爷奶奶没有智能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无法及时与老师沟通,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老师们主动上门为学生辅导作业,检查学习情况关心孩子们生活情况。线上教学闲暇时间,老师们积极开展教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今年刚开学,袁姗姗老师所带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缺少亲情的关爱,他对学习毫无兴趣。了解情况后,在生活和学习中袁老师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买一些学习用品通过奖励的形式发给他。尽管交通不便袁老师坚持放学后时常走路去易同学家里为他辅导功课,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认可,慢慢的从易同学的脸上见到笑容,他变的活泼开朗起来……
年幼时,由于家庭条件困难,袁老师曾一度面临辍学的境地。在政府关心下,袁老师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她才得已顺利完成了学业,谈及未来,袁老师说:“我会认真当好人民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不辜负这份神圣的职业。”
一腔热情,三尺讲台育英才,满身正气,一支粉笔谱华章。高山之巅映山红,扎根的是贫瘠的土地,绽放的是炫丽的色彩,是春的气息和希望。新福村小的六位教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闪耀的青春之光,照亮了乡村这片沃土上最美的风景。徐亚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