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永新县以“科技支撑民生改善”为主题成功上榜,成为全市第二个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的县。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永新何以脱颖而出?
在科技部34年的倾心帮扶下,在27届科技扶贫团、70人的接棒赛跑下,科技的火种逐渐在这片红土沃野上“燎原”。科技“加持”带飞产业发展,人才“提智”带富农民腰包,“数智”赋能带美乡村建设,如今的永新县,科技创新正与民生改善加速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加持“带飞”产业
双江村养蚕基地
近日,笔者走进永新县澧田镇双江村养蚕基地,蚕房内,家蚕们在吃着桑叶“糕点”。
“这是一种由桑叶粉和营养物质科学调配的饲料。我从省蚕桑研究所带回来的半成品,经过配比、定型、消毒等程序加工而成的。”澧田镇双江村种桑养蚕大户尹小文介绍道,“饲料养蚕避免天气影响,节省人工成本,养殖数量还是桑叶养蚕的两三倍。”
建立小蚕共育室、成立“蚕桑富民产业院士工作站”、选派蚕桑科技特派员……永新蚕桑产业在科技“加持”下,不仅蚕宝宝有了“辅食”,还开发出桑叶茶、桑芽茶、桑叶面条等深加工产品,产业链得以延长,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传统产业迎来了华丽转型。如今,桑产茧提高至年均亩175公斤、亩桑年养蚕收入7700元。
近年来,该县立足农业大县根基,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培育,有力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高效发展。井冈蜜柚果园提高至亩产鲜果2500公斤、每亩产值2万元,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现“一田双用”,年均亩产6000元以上。
科技不仅助推农业产业现代化,还为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华昊新能源公司与南昌工程学院共同搭建博士科研工作站,几名博士共同研发的负锂锰材料使用技术,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飙升;鑫戬科技公司与湖南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研发出激光加工应用技术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外观专利5项……2022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0%以上。
人才“提智”带富农民
永新县龙田乡的贺晓忠,是远近闻名的“发明大王”,35项国家级发明专利,让他在2022年被聘任为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领头羊。
自2014年回乡创业以来,贺晓忠便有意开始“点亮”科技创新技能:自行开发物理压榨和物理微滤生产工艺,使“木之元”品牌有机山茶油通过国家产品标准检测,每年可创造近1000万元收益;改造甲鱼专用投料系统节省人工,甲鱼养殖实现年收入约400万元;一种水稻全自动催芽系统将水稻出苗率提升近8%……一个个小发明,带来的是实打实的经济收益,也刷新着周边村民对科技种养的认知——农业还能这么干。
沙市镇涂下垅村的程先云,在打田机、翻耕机、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助力下,不断扩大土地承包面积,完成了从脱贫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转身;高市乡返乡创业的“90后蜜柚王”文亮来,通过新建冷库、搭建自动化运输设备、引入智能测糖分拣设备,逐步提高采、产、运、储、销等环节的科技含量……
永新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定出台了《永新县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方案》《关于实施“永新英才”计划的意见》《永新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同步推进“引技”“引智”。县乡村三级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及温州龙湾区共建“人才飞地”“科创飞地”,围绕农业实用技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主题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技术推广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一项项政策的落实,不断为实现人才集聚、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多频共振”增添“砝码”。据统计,2023年一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位列全市第二。
“数智”赋能带美乡村
在龙田乡花汀村,科技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带来了村镇数字化科技信息服务综合示范项目。这个项目可完成全村航拍和数据处理工作,实现从实景三维建模到数字孪生建模。同时花汀村数字孪生模型对接“乡村住宅及生产设施服务平台”,村民可以根据个人风格、预算需求,通过AI技术自动生成房屋模型,也可以选用平台上已有的388套住宅模型,实现村庄在规划中建设,在建设中提升“颜值”。
该模型的编辑功能还能对村内住户的基础信息进行登记、造册,把每户信息标注在住宅位置上,为防返贫监测工作提供便利。借助数字三维模型和信息化管理,有效改善传统纸质文档管理更新不及时、不便捷的问题,提高了乡村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埠前、烟阁、莲洲等多个乡镇,一块数字乡村智慧大屏,涵盖智慧党建、村务政务、平安乡村、环境整治等功能,村内各场所实现全时段实时监测——乡村治理也搭上了“数智化快车”。上线“数字埠前”等便民小程序,推出“政务服务”“我要问”“随手拍”“村民议事”等功能栏,用户通过“我要问”窗口进行咨询、投诉、建议,通过“随手拍”在线反馈环境卫生、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通过“村民议事”窗口线上建立村民议事大厅,邀请镇村干部进行在线问答,同屏对话、同频共振、同心同向解决推进村内事务,让村民“一键”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周智玮 吴 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