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记者 朱淳兵)江西省都昌县苏山乡苏山村袁如岗湾自然村,有一位出了名的孝顺媳妇,她的名字叫林芳燕,一名来自海南的“外地媳妇”。这名“外来媳妇”,20年前跟随在海南当兵的丈夫袁国赐远嫁都昌县后,不仅将一个贫困的家庭打理得有声有色,还将年近90旬的婆婆当着“宝贝”细心侍候着,成了全村最出名的“孝顺媳妇”。
丈夫心中是“贤内助”
给婆婆洗手。朱淳兵 摄
1989年,都昌县苏山乡苏山村18岁的村民袁国赐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南海舰队驻海南某部服役。由于袁国赐有文化,诚实守信,第二年,就被连队安排担任给养员,负责连队的食品采购工作。
因为经常到离部队驻地不远的菜市场采购,很快就认识了在附近一家酒店当服务员的林芳燕。1977年出生的林芳燕,来自海南省屯昌县乌坡镇乌石坡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姑娘。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庭比较困难,当年只有16岁的林芳燕就外出打工。好在林芳燕手勤嘴甜,干活麻利,酒店里的大妈、大姐们都喜欢这个活泼的小女孩。
正因为菜市场就在酒店附近,林芳燕很快就与袁国赐这位“兵哥哥”熟稔起来。袁国赐不善言辞,话语不多,但有文化,为人诚实,是林芳燕心中最理想的“意中人”;而林芳燕为人大方,能说会道,吃苦耐劳,是袁国赐心中最理想的“另一半”。
1993年底,袁国赐服役期满面临退伍,林芳燕作了个大胆决定:跟随袁国赐赴江西结婚。好在海南农村有早婚的传统,林芳燕的父母亲看到英俊诚实的袁国赐后,也就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林芳燕刚嫁到江西时,村里很多人都认为她会呆不下去。因为袁国赐家实在太穷,父亲早逝,母亲又年事已高,住的还是上个世纪建的土坯房,连件像样点的家具也没有。
林芳燕并没有被丈夫家的困难吓倒,而是踏踏实实和袁国赐共同挑起家庭的重担。那时,袁国赐家除了耕种位于山沟深处的几亩薄田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好在当时的母亲王油女的身体还比较硬朗。婚后第二年,夫妇俩决定赴海南打工。袁国赐虽然没有技术,但吃苦耐劳,一直在建筑工地上班;林芳燕继续在酒店上班,做事勤快,也深得老板和同事们的认可。
随着女儿、儿子的相继降生,林芳燕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婆婆眼中的“亲闺女”
推婆婆出去散心。朱淳兵 摄
2005年,随着母亲王油女的年事渐高,身体也不如从前,林芳燕决定不再外出打工,让丈夫袁国赐与村里的几位同村伙伴从事混凝土浇筑工作,自己则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同时经营着几亩田的水稻。
林芳燕的婆婆王油女今年88岁,曾经是个命苦的女人,先后结了两次婚生了7个孩子(其中一个男孩2岁时夭折)。1965年,刚满36岁的她,第一任丈夫袁德亨因一场急病去世;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抚养着3男2女5个孩子。好在王油女年轻时有一项绝活——会接生,是村里唯一的一个(注了册的)“接生婆”。村里40岁以上的人90%以上都是她接的生,她在村里也颇受人们的尊敬。
在农村,毕竟以种田为主,家中不能没有男劳动力。在好心人的挤合下,王油女与同村的中年未婚的男子袁世鑫结婚,生下儿子袁国赐。在儿子袁国赐只有8岁的时候,袁世鑫又因哮喘病去世,再次丧夫的王油女就拒绝了再婚的念头,决定独自把6个孩子抚养成人。
王油女是个要强的人,从不服输,好在与前夫生的几个孩子相继成人,已经能分担部分农活,心里也渐渐地安慰起来。由于勤奋持家,先后帮助前面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相继成家。直到1989年,才把18岁的小儿子袁国赐送到部队服役。
王油女老人年轻时受人尊敬,有个性,爱喝酒抽烟,心直口快,脾气也大;随着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老人有时喜欢发点无名火。但林芳燕从来不计较婆婆的坏脾气,总是小心侍候。2012年,婆婆不小心从老房子的二楼摔下来,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并最终导致瘫痪在床,在医院住院一住就是两个多月,不仅失去了自理能力,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林芳燕始终守在婆婆身边细心侍候,不离半步,毫无怨言。
出院后,林芳燕将婆婆接回家中,安排在一楼的房间住,并在婆婆的床旁边铺一张小床,自己睡在小床上,方便晚上随时侍候老人。虽然伤情渐渐好转,但婆婆再也不能行走,林芳燕天天推着轮椅,将婆婆推进推出,让老人家外出散散心。
“我娘家远在海南,几年才去一趟,我就把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来服侍,老人家发脾气时,我就‘左耳听,右耳出’,从来不会计较她的气话!”每当邻居看到王油女老人对林芳燕发脾气时,都会过来安慰林芳燕,林芳燕总是这样一笑了之。
“家里的事情,事无巨细,都是她在操心。这媳妇没得说的,她就是我亲闺女!”每当同村的老人来陪王油女说说话,老人总是对儿媳妇林芳燕赞不绝口。
妯娌们的“知心妹妹”
婆婆悠闲的点烟。朱淳兵 摄
袁国赐同母异父的三个哥哥分别叫袁建华、袁建水、袁建林,各自成家立业,并且都有自己的生意,根本没时间来照顾老人,只是偶尔抽时间过来探看。
按理,婆婆与前夫婚生的三子两女,都有责任和义务服侍老人,但林芳燕考虑到他们的工作都很忙,从来不扯他们的后腿,自己担负起照顾婆婆的主要责任。
不仅如此,林芳燕不但不争与哥哥嫂嫂平分照顾老人的责任,还与几位嫂嫂的关系处理得象亲姐妹一样。妯娌之间有什么隔阂,大家都愿意说给林芳燕听,林芳燕总是居中协调,以理服人,从来不在妯娌间拔弄是非。
事实上,由于王油女老人性情比较刚烈,加上家庭贫寒,与三个大儿媳妇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因为一些“张家长李家短”的家庭琐事,婆媳之间的“口水战”也时常发生;自从林芳燕进了袁家门后,这种状态彻底改变。因为林芳燕从来就不与婆婆争吵,这也让几位嫂嫂感到有些惭愧。
大嫂翁仙荣、二嫂徐细妹、三嫂王新凤比林芳燕的年龄要大得多,孩子也多,喜事年年有,林芳燕总是积极主动上门帮忙,从来不需要哥哥嫂嫂们上门催促。三位嫂嫂看到这位比自己年龄少得多的婶婶如此豁达,都把林芳燕视为可以交心的“知心妹妹”,成了妯娌之间的“主心骨”。
在林芳燕的感染下,三位嫂嫂对婆婆是更加孝顺,虽然不能天天陪在婆婆左右,隔三差五都来看看婆婆,并鼓励自己的孩子们要向这位外来的婶婶学习,学会孝顺长辈,更要孝顺家里这位“老祖宗”,兄弟妯娌之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邻里街坊的“好邻居”
袁国赐吃苦耐劳,林芳燕勤俭持家,夫妻俩的辛勤劳作,使这个家的状况逐渐转好,而且还盖起了一栋三层新楼房,日子红红火火起来。慢慢地,村里的人完全接纳了林芳燕,纷纷夸奖她:“这个外来媳妇真正是贤惠能干!”
谈到“林芳燕”这个名字,在苏山无人不知,个个竖起大拇指:“这个外来媳妇不简单,干起活来顶一个大男人还要多!”
刚开始,村里人都在为林芳燕能否在袁家呆下去表示揪心,生怕她承受不了压力一走了之。然而林芳燕没有走,她默默地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一边种地挣家用,一边照顾老人和孩子的生活。
“我坚信困难是暂时的,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不管怎样,我也不会离开这个家,只要咬咬牙,一切都会好起来。”每当邻居们看到袁国赐家总是各种变故不断,有着种种担心,林芳燕却对邻居们的关心表示感谢。
在袁如岗湾自然村,不管谁家有什么事,林芳燕总是第一个主动上门伸手帮忙。村民们个个都喜欢这位热心能干的“外来媳妇”,甚至将林芳燕视为全村的一个榜样,“做人就要学林芳燕”成了当地村民的口头禅。
10年前,村民袁和平的妻子临盆前没有任何迹象,头一天在医院体检,称产期还要半个月,没想到第三天就出现早产。可是事发突然,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又大多不在家,可是离医院又远,已经来不及,情况十分危急。怎么办?袁和平只好把王油女老人请到家中,此时的王油女老人已年八旬,而且多年没有接生。可是村里又没有其他青壮年妇女打下手。得知情况后,林芳燕主动前去协助婆,让袁和平的妻子顺利产下一男婴,而且母子平安。如今,袁和平的儿子袁志强已上初中,每当看到健康活泼的儿子,袁和平就会对家人说:“没有林芳燕,就没有我儿子的今天!”
袁国赐大哥袁建华的儿子袁玉峰,在外地见过世面,每次回家,都要专门上门看看奶奶、叔叔和婶婶,尤其是婶婶林芳燕的豁达大度,让他感动不已。“我奶奶能有今日这个样子,多亏了我婶婶林芳燕的悉心照顾!我堂妹妹袁梦,今年中考624分以上,能被九江市二中重点班录取,也主要是婶婶关怀培育的结果。”袁玉峰笑着对记者说。
“说实话,对母亲的孝顺,她做得比我好多了。在她的潜移默化下,家庭中孝顺的氛围特别浓。”每当说起妻子林芳燕,袁国赐总是喜在脸上、甜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