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公告: 江西德兴招商引资实现首季开门红【投票】2017.3.15.江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投票】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公示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公示市场信息报社工作证件申领登记表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娱乐
【党建引领】江西赣州:唤醒“沉睡”的传统村落
来源:市场信息网 作者:刘庆元 时间:2024-01-29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

  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2023年以来,赣州市把传统村落保护融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出“党建铸魂、保护利用、群众主体、治理创新”的工作思路,以“3329”行动计划为抓手,实施“典型示范、面上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路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主体的保护发展格局,打造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的赣州品牌,越来越多“沉睡”的传统村落被唤醒,在乡村振兴中被活化利用,焕发出新光彩。

  党建引领 “留住”传统村落

  于都县坚持每个传统村落必须有“一个规划”“一支队伍”“一个故事”“一个标识”“一个机制”的“五个一”制度;瑞金市组建传统村落党员巡逻队和志愿服务队,动员非遗传承人作为志愿者,开展非遗知识和技艺传承志愿服务;赣县区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宣传、引导群众增强对古村落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这是赣州市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成为带领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战斗堡垒典型实例。

  2022年以来,赣州市充分认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传统村落保护迈上新台阶。目前,全市有中国传统村落55个,江西省传统村落1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11个。

  ——强化组织领导。印发《赣州市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方案》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统筹协调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各县(市、区)均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党委和政府相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市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明确6名市领导挂点联系传统村落较多的县(市、区);县级落实县领导包乡挂村。开展传统村落专题授课,培训“两委”班子及驻村干部,增强基层干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意识和能力。

  ——完善保护体系。组织开展5个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组织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赴省参加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目前,赣州市73个传统村落,已完成规划编制69个,完成1552栋传统建筑的测绘、建档、挂牌保护。同时,向社会广泛征集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线索100余条,其中涉及11个传统村落、120余栋古建筑。

  ——推进试点建设。以“3329”行动计划(即瑞金、于都、龙南3个省级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重点县,于都-赣县、瑞金、龙南-全南-定南3个传统村落聚集片区,29个市级示范村落)为抓手,围绕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传统建筑保护修缮、传统文化发展等内容,分节点、分阶段开展试点建设。目前,瑞金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试点建设共10个村落60余个项目整体进度达到90%以上。

  冬日暖阳下,行走在赣南广袤乡村,具有历史文化印记的传统村落星罗棋布,明清古宅鳞次栉比,越来越多“沉睡”的传统村落被“唤醒”,经过打造,蜕变成风光古韵秀丽的新农村。

  抢救修缮 “记住”古韵乡愁

  走进于都县段屋乡寒信古村,只见百里梅江蜿蜒而过,寒信峡谷景色迷人,这里古树参天,古祠林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山水文化、码头文化;经过修缮的古建筑,每扇门后都藏着一段历史,在飘香的客家擂茶、悠扬的采茶小调、秀美的河岸景色的映衬下,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古色文化,领略古村风光。

  自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启动以来,赣州市加大对传统村落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保障,让古老的传统村落换上新装,守住文化之“根”,留住乡愁之“魂”。

  众所周知,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赣州市各级形成以组织和住建部门为牵头单位,推动宣传、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文广新旅等有关部门提供更多的支持,形成传统村落保护的强大合力。

  完善政策法规。先后颁布了《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开展赣南客家传统建筑风貌专题研究,形成《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研究》《赣南乡村建设风貌营造导则》《赣南乡村建筑风貌营造指引》,为传统村落保护、修缮等提供指导依据;注重整体性,坚持微改造、精提升,以旧修旧,着力保护古建筑,保留村庄肌理,保住乡土特色,让“记得住乡愁”成为传统村落的深刻内涵。

  形成多元投入。近年来,赣州市争取国家和省里的传统村落保护资金支持近2亿元。作为“中国围屋之乡”的龙南市,保存376座围屋,修缮压力大,该市以举办第32届世客会为契机,争取各类资金投资6.16亿元,保护修缮传统建筑282座;鼓励企业和乡贤等完成围屋修缮30多座;与人保财险赣州市分公司签订全省首单客家围屋保险协议,为60处客家围屋文物保护单位提供1.93亿元风险保障。南康区将唐江镇卢屋村、幸屋村古建筑修缮纳入示范镇EPC项目(古村落旅游开发建设工程)重点推进,投资约1.2亿,共修缮古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

  打好“红古绿”组合牌。全市 73 个传统村落中,有16 个是红色名村,赣州市统筹红色名村建设、传统村落古建筑修缮保护、乡村旅游开发,整合资金、项目,总体规划、一体推进。瑞金市做好红色名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文章,打造“武阳村—乐村村”美丽乡村露营地、“洋溪村—朱坊村”健康休闲养生体验片区,吸引游客20万余人次。兴国县对兴莲乡官田村中央兵工厂旧址进行修缮,新建了兵工博物馆、红色文化墙、游客中心等,打造成一处现场教学、乡村旅游示范点。2022年以来,该示范点接受党员干部群众5万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如今,在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推动下,我市以抢救和修缮古建筑行动留住了古韵乡愁。

  活化利用 焕发生机活力

  近年来,赣州市积极稳妥地探索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好创新性传承,“唤醒”传统村落,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融入烟火气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释放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让其“活”起来、“旺”起来,成为激发村集体活力和促进村民致富的强大引擎。

  把传统村落蕴含的民族文化融入乡村治理,引导村民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全南县在雅溪古村打造综治中心、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设置了“旅游发展·党员在线”岗,组建了“红马甲”环境整治、“红袖章”文明劝导等实践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汲取《陈氏家训》《新赣南家训》的精华,修订了新时代《雅溪家训》《村规民约》,作为全体村民的“金科玉律”;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设置乡贤评理堂,聘请“五老”、乡贤作为评理员,为矛盾纠纷“把脉问诊”。

  把传统村落蕴含的经济潜力赋能乡村振兴,培育乡土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产业、休闲康养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致富门路更宽、腰包更鼓。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赣县区白鹭村,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依托保存完好的赣派古建筑,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流转10栋房屋,发展成民宿;利用闲置校舍建成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发展红培教育;举办文旅活动,每年吸引10万余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22年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

  眼下,多形式、多业态推动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全市传统村落发展开启新局面,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呈现新气象。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8006.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3.49亿元。

  保护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赣州市将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和美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让传统村落“活在当下、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作出新贡献。刘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