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划谋取大布局。为把庐山打造成“全省龙头、全国示范、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旅游度假胜地,去年9月,该市设立巨额奖励基金,面向全球开展《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招标,主要就大庐山旅游现状发展条件分析和综合评价、大庐山旅游发展战略、大庐山旅游总体建设和分区、大庐山旅游配套设施体系、大庐山旅游市场营销、庐山市旅游城市发展等6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以进一步提升品质、优化布局,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旅游创意项目征集活动,收集各类旅游创意项目案例300余件。
大手笔换得环境美。自去年年底以来,该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传统工业支柱产业“开刀”,对沿环山532家花岗石加工企业实行关停和拆除,完成了近10万件石雕工艺品和20万立方米荒料搬迁。同时,投资近2亿元启动沿环山公路和105国道整体提升工程,目前5个重要节点绿化完成90%以上,拆除各类广告牌、标志牌、企业门牌楼2000余处,按照全域一体化更新、新建旅游大型广告牌、公路指示牌300余处,一条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清清爽爽的10公里旅游公路已然呈现在游客面前。
大理念育出全业态。该市旅游资源丰富,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融合能力和辐射带动力,按照“旅游+”理念,该市加大旅游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及文化、城建等行业部门的融合力度,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实现产业链条全域化。“旅游+城建”,扎实推进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鲜明的牯岭艺术小镇、海会云雾小镇建设和南康古城改造;“旅游+工业”,按厂房景区化要求,新建鄱湖高新科技区一期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到今年底建成100万平方米规模,与10万亩沙漠风光融于一体;“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顺势而为,特色生态园、特色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仅去年,该市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47家、家庭农场6家。(记者练炼 通讯员龚凡杰、韩俊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