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一辆来自辽宁省葫芦岛市满载海水多宝鱼鱼苗的专业运输卡车停在江西豪海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瑞昌市武蛟基地的广场上,多名工人正在车上卸下刚从专柜上捞起来的多宝鱼苗,随即又通过塑料筐将鱼苗运到一个个多宝鱼陆基圆池内。标志着该公司筹划了半年多的海水多宝鱼系列低盐淡化养殖正式放苗。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经历了1700多公里、2天多时间的长途颠簸,但这些多宝鱼鱼苗丝毫没有“晕车”的感觉,刚进入圆池内的多宝鱼鱼苗,像一枚枚飞蝶,迅速在水中向四面散开,欢快地畅游了起来。
多宝鱼,学名大菱鲆,是原产于欧洲是国宴用鱼、贵族鱼类,全球公认的好鱼,1992年经雷霁霖院士引入我国,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其味道鲜美,老少皆宜,逐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高档美食,在BBC公布的“全球最有营养的100种食物”中名列前茅。
“多宝鱼陆基圆池养殖模式,养殖用水通过过滤、沉淀、杀菌、生物净化等处理后循环使用。相比传统养殖方式,陆基圆桶养殖在提高产量和效益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管理也较为方便,一个人就能管理多个高位鱼池,日常只需进行喂料和观察水质、水温变化等工作。”江西豪海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元星向记者介绍。
记者在观察中发现,多宝鱼游泳时身体呈扁平状,通过侧向游动来移动。“多宝鱼的游泳方式与其他鱼类有所不同,游泳时身体侧躺,背鳍和殿鳍位于身体两侧,这种游泳方式使得它们能够在海底的沙质环境中灵活移动,寻找食物和躲避天敌。它们的身体结构也适应了这种游泳方式,扁平的身体和卵圆形的身材使它们在海底游动时更加稳定和灵活。”段元星告诉记者。
据悉,多宝鱼属于冷水性鱼类,通常栖息在较静且暗的环境中,自然状态下水深多在20到100米之间。它们的身体扁平且高,不对称,呈菱形,背面体色较深,呈棕褐色,而无眼侧则呈白色。多宝鱼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食,广泛分布于冷水海域中,通常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活动。
今年年初,江西豪海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马爱军团队正式合作。作为大菱鲆育种的引领者,近年来,马爱军团队培育出“多宝1号”和“多宝2号”两个新品种,并在科普中国、央视CCTV等多家媒体中发布了系列报道。马爱军团队针对多宝鱼的低盐淡化养殖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经过遗传改良以及配套针对性养殖方法,选育出适应低盐养殖环境的新品系,并突破了低盐化养殖的关键技术。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多宝鱼价格走势的持续攀升,养殖潜力巨大,亟需拓展养殖范围。由于沿海地区适宜养殖区域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拓展内陆养殖区域。同时,内陆地区也需要一种优质的海水鱼类品种,来满足市场对于海元素的需求。
“目前来看,多宝鱼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鱼种,其抗逆性强,喜集群摄食,性格温顺,易驯化,适合集约化养殖,低盐淡化后的多宝鱼不仅给内陆地区的水产经济注入新活力,而且还有效地促进了海洋经济循环发展。”段元星介绍说。
据了解,陆基圆桶养殖是一种新型高效水产养殖模式,具有多种优点:一是集约化,可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进行大量养殖;二是占地少,不需要大面积的池塘或水域;三是不受地形地势影响,能适应不同的场地条件;四是不破坏土地性质,对土地的利用较为灵活;五是水资源利用率高,通过循环水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六是养殖环境可控,便于对水温、水质、溶氧等关键因素进行精确调控,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下一步,我们公司将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布局,实现海水多宝鱼系列低盐淡化养殖规模化、工厂化,在填补休渔季市场缺口的同时,让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子,从而实现江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海水多宝鱼类系列品种零的突破,有效促进海洋经济在内陆地区循环发展。”段元星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段柯洋 记者 朱淳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