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会忠,身材硬朗,面庞红润,身高 1.62 米,体重百来斤。他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走起路来快步如飞。谁能想到,这位看似精神矍铄的老人竟是一位年过九旬的耄耋老者,还被人们赞为门球场上的一棵不老松。
说起邱会忠与门球的缘分,要追溯到 1983 年。那时他刚从忙碌的工作岗位退居二线,起初还觉清闲,没几日便觉无所事事,整日忧郁寡欢。随后,哮喘、腰椎、尿潜血、前列腺炎、心肌梗塞等多种疾病接踵而至。为缓解病痛,邱会忠不得不天天往返于人民医院。
几个月后,民政局在全市建起了第一个简易露天门球场。邱会忠喜形于色,像个孩子般高兴得跳了起来,当天就邀上王义涛、王义杰等老人打起了门球。
因住得离门球场近,邱会忠每天天亮就带上扫帚把球场打扫得干干净净,每隔七八天主动清除球场周围杂草。不仅如此,他还每天带上一瓶热气腾腾的茶叶水供球友享用。
邱会忠练球极为认真,从握棒姿势、瞄准要领,到击球、闪球、擦顶等技巧,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总结经验、提高技艺,他不顾白天打球的疲劳,晚上坚持伏案做笔记、写心得体会,厚厚的 3 本,足有 2 万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坚持是成功的秘诀。41 年来,不论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严寒,邱会忠总是晴天一顶帽,雨天一把伞,只要球场开门,他的身影就会出现。一次,他在前往球场的路上被石头绊倒,脚摔破流血。他连忙爬起,在附近诊所简单包扎后,一跛一跛地奔向球场。他有时练球练到忘我和痴迷的状态,为练习击球准确度,常常独自苦思冥想,反复练球无数次。
一天中午 12 点多,女儿不见老爸回家,急匆匆骑着电动车来到门球场,只见他手握球棒,弯腰盯着前方球门,猛力一击,“进了,进了!”他高兴地呼喊。女儿见状忍俊不禁:“爸,已经 12 点多了,快回家吃饭吧!”听到女儿叫声,他才缓过神来。这样的情景已成家常便饭。
邱会忠暮年时,衣食住行由 6 个子女轮流照料,居住较为分散,离球场距离不一。他有时骑车、有时走路、有时乘坐公交,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一次比赛前夜,他因没盖好被子严重感冒,咳嗽不止。但为不耽误比赛,他早早起床,吃过饭、服完药准备出门。儿子心疼地说:“爸,昨晚咳嗽一夜,今天休息下吧!”“今天是全市老年人门球赛,我怎能不去?”邱会忠回答。“打个电话请个假,说明情况不行吗?”“单位球员少,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去不行!”一贯支持理解老爸的儿子无奈,连忙开车将他送往比赛场。
邱会忠不仅自己球艺精湛,还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新退休的老同事和门球爱好者,对所有人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认真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几十年来,他带出的徒弟众多,且个个出色。如今已年过九旬的他仍奋战在一线,领着徐维夏、陈青松、宋瑞琴等五位新球员活跃在门球场上,积极参加瑞昌市老年体协举办的各类赛事,并取得佳绩。
看着柜子里收藏的一摞摞奖本、一块块匾牌、一尊尊奖杯,邱会忠脸上满是成就感、喜悦感和幸福感。他常说:“我打球不仅是兴趣爱好,更是一种心灵的快乐。目的就是锻炼身体。”如今,他的旧病一扫而光,连感冒咳嗽都少了。他坚信,长此以往,冲刺百岁有望。
这就是门球场上的不老松——九旬老人邱会忠。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健康向上的心态,永远闪耀着绚丽多彩的光芒…… 桂火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