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师生合作绘制了一幅高3米,长达80米的国画长卷。
昨天上午,“治水最前线——大型五水共治下乡实践汇报大展”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南山校区)开幕。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这是一个很“燃”、很正能量的展览。
从来没有见过,美术馆的墙上能紧挨着挂满这么多画,每一幅都如此真实、诚恳,让人亲近。
而画中描绘的,是我们最熟悉的溪流、池塘和村庄。
展览中最为壮观的,是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师生合力创作的80米长卷《浙水共治图》。这幅画高3米,长80米,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尺幅国画巨作的记录。最后,绕美术馆圆厅一周,挂到了展厅外。
浙江境内共有8万多条河流,总长13多万公里。“治水”在纸面和口头上,是扁平的两个字,似乎少了些感情,但来听听下面这段话——
有人问治水人:“你图什么?”
治水人答:“我能图什么,我就图孩子能像我小时候一样,脱了衣服就能扎到溪里游泳。”
从3月中旬开始,浙江的浦江、兰溪、安吉、开化、平阳、瑞安、温岭、柯城、慈溪、余姚、岱山、嵊泗、南浔等流域,1500位美院师生写生、摄影、做社会调查。两个月后,他们带来这个展览——600组,1000余幅作品,用油画、写生、木刻、影像等形式,记录描绘了五水共治第一线。
绘画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带来了一份“英雄谱”,即百余件河长肖像。
河长——就是负责辖区内河流整治和管理的人。在油画、版画、雕塑中,他们面容朴实,穿着工作服,套着雨靴,有的还站在淤泥里。
而80米长卷《浙水共治图》,是本次展览的一个“意外”。这张画在美院室内球场里完成,原计划10米,后来不断增加,一直到80米。
在山水画家张捷教授的朋友圈里,很多人目睹了他和老师一起完成这段山水画的过程。创作的时间是半个月,但从实地调查、构思到落笔,却有一个多月。
整个画卷融合了人物、山水和花鸟,参与的老师有二三十位,学生更多。
老师们用钱江源头之景开笔,从瀑布水口到河道、桥梁、田野,一直画到水库大坝的节流,将中国山水画的高远、深远与平远皆融入其中。这就是一幅浙江之水的游目之旅。
这里还有一个小机关——所有分段完成之后,为了让画面更和谐,张捷教授提了一个建议,用喷枪使用三四种不同的绿色进行染色,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青山绿水的调子。
画中,一条长河从大坝落下,从长河到支流小溪,流进村庄市镇,沿途尽是治水人的身影。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说,这正是美术学院全体师生对治水英雄的真心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