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公告: 江西德兴招商引资实现首季开门红【投票】2017.3.15.江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投票】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公示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公示市场信息报社工作证件申领登记表
当前位置首页精英人物
回忆政委李洪祥
来源:市场信息网 作者:桂火周 时间:2025-02-05 

李洪祥,1926年农历二月初一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县合塔乡开太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43年参加革命(抗日游击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侦察班长、警卫排长、保密助理员、指导员、副政委、政委等职。因事迹突出,战功显赫,荣获独立勋章,评为华东二级战斗英雄。五十年代曾光荣赴京参加国庆庆典,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悬挂在家中墙壁上的照片仍清晰可见。

我曾经看过一本叫《红旗飘飘》的中篇小说。描述的是政委李洪祥在一次海战中担负着执勤巡逻任务,傍晚时分,发现远处海岸旁有两个可疑的黑影在晃动。

他心想:莫非是有敌特在此潜伏?

机警沉着的他迅速猫着腰,蹑手蹑脚地摸向黑影身后,猛地抓住此人衣领,大吼一声:“干什么的?举起手来!”此人失魂落魄,支支吾吾。另一个黑影见势不妙,拔腿便跑。

“往那儿跑!”只见李洪祥一边死死拖住第一个黑影,一个箭步冲向第二个黑影,劈头就是一拳,来了个“顺手牵羊”。那人动弹不得,只好乖乖的束手就擒。经审讯,果然是前来伺探军情的敌特分子。当时在国军中流传很广的“夹死一个,吓死一个”经典传闻,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在另一次战斗前夕,为了摸清敌情,李洪祥巧扮小媳妇,在通过封锁线时哭丧着脸,自称是回娘家看望病重在床的老母亲的,并偷偷向敌长官口袋里塞了几个铜板,让其行行好便顺利过关。因而摸清了敌方真实情况,使战斗取得了胜利,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据水兵师政治部编著的《胜利的旗帜》第二辑记载:在福州市解放的前夜,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班长李洪祥,足智多谋、机警善断,一举破获国民党逃兵李培春、刘玉其、胡守坤夺枪杀干逃跑案,及时控制住了流血牺牲惨案的发生。被评为水兵师防奸保密模范。

李洪祥在无数次的大小战斗中不怕牺牲,勇猛顽强,身负多处重伤。记得一天晚上,我们通讯班的部分战士随同李政委到修理所洗澡,洗澡途中,李政委拿着丝瓜络递给身旁的王金良说:“来,小鬼,帮我搓搓背。”说着,便弯下身子,指着背上七八块伤疤说:“这就是当年战场上留下的永恒印记。”

我们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抚摸着他那高低不平,硬邦邦的伤疤,惊叹不已:“啊,我们的老政委,您的英雄事迹,您的勇敢精神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呀!”

可惜不懂事的我们并没有寻根问底。后来,再也没听到他跟任何人讲过此事。

李政委不仅战场上是英雄,文革中同样是好汉。

据老兵回忆:1966年夏季的一天上午,涵江镇一批造反派为了搞武斗,跑到水兵大队部抢夺枪支,他们不顾执勤战士的劝说,贸然冲向大队部的操场。

吵闹声惊动了正在办公的李政委,他立即带上几名战士走下楼梯台阶看个究竟。刚踏出门外,只见一个站在队伍前头的年轻人诉求着,说是保守派组织绑架了他们的人,想来部队借几支枪自卫求救。

李政委面带笑容,和风细雨地说:“枪是我们部队用来保卫祖国,专打敌人用的,怎么能给你们呢?”

那人说:“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我们保卫毛主席,不也是打敌人吗?”

“那是人民内部矛盾,现在毛主席不是号召我们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各派实现革命的大联合吗?”李政委严肃地回答。

一个剃着小平头,留一小撮胡子的中年人拉长着脸,大声念起了毛主席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马克思主义道理,千头万绪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此时,有人带头呼起了“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

霎时,口号此起彼伏,震耳欲聋,阵势有些紧张。

不知是谁又大声的说了一句:“走,到武器库去!”此时,李政委大手一挥,示意着赤手空拳的战士们挽起手,拦住冲向武器库的人群。几秒钟后,战士们被洪水猛兽般的人流冲散了。

情况紧急!李政委大喝一声:“不许动,再前进一步,我就不客气了!”只见他一个马步,蒲扇般的双手猛力分开人群。顷刻间,那人群犹如秋风扫落叶般纷纷跌倒在地,乱成一团。造反派头头见势不妙,便灰溜溜地逃出了大队部门外。日后,再也没有人敢来部队捣乱了。

不了解李政委的人,认为他脾气挺大,其实他是一位心地善良,爱兵如子的好领导。记得第一次随同他出海执行任务时,经不住大风大浪折腾的我,翻肠倒肚,呕完饭菜吐黄疸。弄得头昏脑涨身乏力,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他小心翼翼地脱下我污迹斑斑的上衣,洗好凉干,还让炊事员做了一碗香喷喷的病号饭送到我床头。

李政委十分清明廉洁,他从不侵占公家一分便宜,更不捞取别人半点好处。我在大队部当给养员时,帮其买了一条鱼送到他家,随后返身走出门外,正在吃饭的李政委连忙喊住我:“喂!小桂、小桂,钱还没给呢!”我连忙转过身子说:“李政委,你第一次叫我办事,这点鱼钱算我个人出了吧!”“那不行,让你辛苦不说,怎能让你个人掏腰包呢?再说,你每月才几元钱,个个都这样,把津贴费全贴光了都还不够呢!”话未落音,吴姨(李政委夫人)将钱塞进了我的口袋。

还有一件事在我脑海中记忆犹新。那时部队干部有随军家属的,每月伙食费连同工资一并由本人领走,若在食堂吃饭,就在当月工资中扣回。有次,李政委陪同前来指导工作的高副军长吃了两顿饭,当时我忘了记帐,伙食费也就没有在工资中扣回。正巧,那次发放工资时,李政委在外出差,其工资是由家属代领的。几天后,李政委拿着一块两毛钱送往我处,说是有两顿伙食费未交。我说:“李政委,责任在我,是我忘了记帐,再说本月的账目已结清,那点伙食费就算了吧!“这是有文件规定的,我不能带头破这个例。”说着,将钱放在桌子上,让我给他开了一张收据。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政委——李洪祥。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品德永远折射出时代的光芒。(桂火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