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拟3年投6亿元抢修客家围屋
近日,继检修加固屋面瓦片后,龙南县对关西镇西昌围屋过道进行修缮。今年10月,全面维修后的关西围屋将以新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西昌围屋的修缮只是赣州保护客家围屋的一个缩影。今年,赣州市对全市围屋保存状况进行了全面普查,并按照分级分类保护的思路,切实加大对客家围屋的保护力度。
客家围屋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但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户的外迁,客家围屋由最初的繁华热闹逐渐冷清。为了切实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今年1月,赣州市下发了《关于对全市围屋保存现状进行普查的紧急通知》。2月下旬,在各县普查的基础上,赣州市文广新局和赣州市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到信丰、龙南、全南、定南、安远、寻乌、于都实地核查。普查发现,赣州市有围屋589处。
根据普查结果,赣州市正在制订《赣南客家围屋抢救性维修保护实施方案》。该市决定按照先易后难、先保护后利用、维修后便于开发展示利用等原则,分级分类进行抢修,并确定按照“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使用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计划用3年时间分批抢修,维修资金预计达60982.4万元。
据了解,围屋维修将实行属地管理和属地分担的原则,由当地财政、围屋产权人、市级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担维修资金。同时,将加强汇报沟通,拓展经费申报渠道。不断强化项目、资金、政策申报力度,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倾斜。赣州市要求,各所属县(市)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发改、旅发等部门力量,共同推进围屋维修与保护利用工作;在围屋保护维修之前,需先编制维修方案报赣州市文物局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此外,记者了解到,除了政府加大支持,赣州市更加注重激活民间力量,调动村民的参与热情。扩大当地村民对围屋保护利用的参与权,探索围屋维修保护与开发利用新模式。开发围屋旅游线路,从旅游收入中提取维修基金,逐渐实现当地村民的自主管理和围屋的可持续利用;积极开展围屋文化挖掘和宣传推介,营造围屋保护利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制定村规民约,成立义务联防小分队,健全县、乡、村、组四级保护网络;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政策措施,吸引民间资金修缮围屋。(记者邹晓华 通讯员杨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