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展示自己的山楂
A、女药剂师放弃工作下海种植中药材
1975年出生的周芳,祖籍湖北省黄梅县人。1997年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在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从事药剂师工作,并担任药剂科长。因为大学时学的是中医药,周芳对中药材特别感兴趣,对中药的市场行情也了解得比较清楚,甚至经常到自费到盛产中药的山东临沂、湖北神农架等地参观学习中药材的种植技术。
采摘金银花
由于黄梅县与九江市仅一江之隔,距离近,开车到九江市区只有几分钟的车程,周芳经常开车到九江来玩。考虑到九江城市比黄梅繁华,她与丈夫商量,决定到九江买房安家。丈夫曹继承是周芳大学的同学,学的是建筑,目前在天津市有自己的公司。
采摘金银花
周芳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不甘愿困守在药房里一辈子。2015年,周芳通过土地流转网了解到附近的九江县新合镇有一片连片的山地可以流转从事农业产业,就决定到新合镇了解一下情况。
来到新合镇址坊村陈家湾、陈家凹等地,尽管四周是高山,但中间这片连片的山地是小丘陵山体,相对平缓,只是因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而抛荒,成片成块的土地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蒿草,纵横有数千亩。周芳喜出望外,决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这片土地流转过来,从事中药材种植。
采摘金银花
这片土地共有2200亩,涉及到址坊、利民、爱国、小石等四个行政村的土地,在新合镇政府的协调下,这片土地顺利通过了流转。土地流转到手后,根据土壤的情况,她决定在这里种植1600亩金银花、600亩无仁山楂,如果延伸到周边的土地还可流转,再增加种植双季槐、射干、瓜蒌、白勺等中药品种。
B、 连片荒山荒变成绿色生态农庄
周芳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土地流转一到手,立即请来了机械和人力。经过两个多月的平整和开垦,2200亩连片的山地形成了一丘丘、一块块、一垄垄的平整土地。然后,又专门赶赴山东临沂,引进价值近500万元的金银花种苗和山楂种苗,并根据规划种满了所有的山地。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精心打理,昔日连片的荒山,如今成为一个绿色的生态农庄。
村民在劳作
5月13日,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慕名来到位于新合镇址坊村的纯蕾金银花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路旁挂满果实的山楂树和一望无际含苞待放的金银花。因为金银花正值含苞欲放的季节,是最佳采摘期,漫山遍野都是采摘金银花的农民;延伸到地块中央的水泥路上,到处都是前来观光的游人。而几处地势相对较高的丘陵,连片的山楂白花开始落英,挂起了青色的山楂果,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观赏。
听说记者来采访,周芳亲自赶来兼任“导游”。周芳告诉记者,金银花具有生长快,硕果特殊的特点,兼备四季金银花花针长而壮和优美树型特点,叶长而尖、叶色墨绿、绒毛细密,冬季不落叶,当年栽植当年开花,花蕾长达5.5-6.5公分。初结花蕾时枝叶节间超短而整齐,花蕾放大时叶片下垂,花蕾外露,集中簇生于叶腋和枝顶,极易采摘。
“花蕾期越长,采摘成本低。从适采期起可超长延期到十日不开半月不落,人天采花蕾80斤以上,采摘鲜花成本低于其它品种金银花4-5倍。”周芳告诉记者。
周芳介绍,目前基地还成立了九江金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51户。合作社倡导“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循环经济、立体种植、以短养长,在很短的时间内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很明显的经济效益。
连片的金银花
C、实现食药两用带来“三产”效果
对于这个中药材基地的今后发展,周芳有一整完整的远景规划了然于胸。
周芳介绍,金银花树寿命为40年,山楂树寿命可达80年,均为药食两用品种,市场需求空间大;此药材易种易活,粗放管理,对土壤,栽培环境没有特殊要求,实为创业致富的好品种。
与金银花合影
周芳告诉记者,她已规划了合作社的经营板块,包括:金银花盆景、金银花药材与金银花茶、金银花苗木繁育、山楂药材与山楂茶、金银花母本园、金银花苗圃等,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丰收的喜悦
“作为食药两用的产品,下一步,对山楂也要进行深加工,生产山楂糕、山楂片、山楂茶、山楂果冻、山楂罐头、山楂酱等、山楂糕、山楂茶、山楂果冻、山楂片、糖炒山楂、山楂饮片等。”周芳说。
目前,合作社已建有450平米的加工厂房,现代化全自动微波烘干生产线一条,烘干机2台,能满足2000亩金银花产地同时产花烘干的需求,所有产品包回收。
带客户现场看金银花
周芳表示,一旦金银花、山楂进入盛产期,基地的经济效益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左右;还能解决富余劳动力,农民增收,年用工量8600人次,平均工资达80元/天;拟推广金银花种植面积5000亩,创收1000万元,带动周边经济。
“无论是金银花,还是山楂,作为食药两用的原生态产品,在这里起到了‘三产’作用:‘一产’卖鲜花果;‘二产’卖花果制品;‘三产’卖花果景色。到了山楂成熟季节,游客可以直接进基地采摘。”周芳说。
D、结合精准扶贫打造“金银花之乡”
为了将金银花产业和山楂产业做大做强,周芳下一步的规划是:结合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对有劳动能力又有土地的贫困户低价或免费提供苗木、技术,鼓励种植金银花,合作社市场价回收产品;对已把土地租赁出去的贫困户,本合作社在基地范围内划分指定区域,交于贫困户使用管理,同样提供苗木、技术,市场价回收产品。或通过优先用工,精准帮扶,让贫困户有固定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金银花盆景
“对金银花有种植意向、种植面积在100—200亩左右的农户,可优惠提供苗木,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发展。对小面积(50—100亩)种植的农户,纳入我合作社管理,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产品包回收,全程跟踪服务。”周芳说。
对于当地困难家庭的劳动力,全部收为自己长年的工人,让他(她)们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址坊村62岁的村民叶小梅,家里有一个脑瘫的孙女需要抚养,加上年龄较大,外出务工又不现实,周芳就将叶小梅收为基地的长期工人。
46岁的女村民黄海棠,丈夫身体不好,几次手术之后用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有三个孩子在上学,养家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因为不能外出务工,周芳将她优先安排为固定工人,月收入可达2500元左右。
周芳在采摘金银花
67岁的王金花,儿子和儿媳妇常年在外务工,丢下一个智障的孙子让她照顾,还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王金花一边照顾智障孙子,一边在基地里干活,不仅增加了一份收入,自己也觉得开心。
周芳还有一个打算: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准备开发乡村旅游,让新合的金银花和山楂风景也卖出了钱,将新合镇打造成既有“金银花之乡”之称,又有“山楂之乡”之称的“花果园”。
山楂
“我的目标是5000亩金银花、山楂基地,只要有兴趣种植的散户,我们采取鼓励机制。争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甚至房前屋后都可栽种,将新合打造成江西的‘金银花之乡’和‘山楂之乡’,我想,为期不是很远。”周芳笑着对记者说出了未来的构想。
山楂花
周芳的山楂基地
图为相关图片。记者 朱淳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