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各地严肃处理了一批扶贫失职的党员干部——一些基层干部不认真履职,致使扶贫资金财物频频被“动奶酪”。前不久,我省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纪委要求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为实现精准脱贫保驾护航。对此,各地纷纷“挺纪亮剑”,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严惩不贷。
全村102户贫困户有10户作假
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我省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频频发出通报,一些基层干部因脱贫攻坚失职被问责。
会昌县白鹅乡政府干部王兴雄,履行驻村工作队队长职责不力,在一户精准扶贫户的《国办系统贫困户信息对照采集表》上,除填写了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外,其余内容均为空白。同时,对精准扶贫户享受的政策补助标准把握不准,把新农合医疗保险缴交的费用标准错认为30元/人/年,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王兴雄被警告。
广丰区高厅村,村干部在精准识别程序上作假,全村102户贫困户有10户是假贫困户,还有1户“真贫困”未被纳入贫困户。经查实,2名分管领导受处分,3名主要领导被约谈。
各地“亮剑”严惩“动奶酪”者
整治过程中,各地或开展专项行动,或出台应对措施,对扶贫领域“动奶酪”者“挺纪亮剑”。
南昌市纪委近日明确,重点查处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行为,对扶贫不务实、脱贫不真实、问题不整改的严肃问责。
瑞昌市也建立健全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对扶贫领域发生的重大腐败案件,在严肃处理当事人的同时,既倒查追究相关领导是否履行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还倒查追究相关职能部门是否尽到了监管职责。
赣州市纪委常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李卫国告诉记者,近日,赣州市启动了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排查、大督办”行动,自7月开始至10月底结束。李卫国介绍,赣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充分利用网站、微信、邮件、电话等方式,多渠道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同时加强与扶贫移民、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并对排查、发现和移送的问题线索进行台账管理,确保问题线索不失管、不遗漏,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坚持资金分配和扶贫工作透明公开
我省今年提出了“全年完成70万人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6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此外,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要对精准脱贫和摘帽脱贫县进行严格评估考核、严格验收,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7月3日下午,在收听收看中央纪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省纪委紧接着召开全省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纪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我省扶贫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情况明、数字准、作风正、责任清、工作实。
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中心副主任曾明认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政府,特别是乡村两级机构,需要落实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这就需要坚持资金分配和扶贫工作过程的透明公开,加大上级监督,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同时改进扶贫工作方法,注重实效。克服形式主义、文牍主义,才能够让转移支付资金到达该到达的地方。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更要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加强执纪监督。这对实现精准脱贫、保障基层组织战斗力、维护党的形象意义重大。”曾明说。
(■记者袁思东、实习生杜佳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