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本报记者 朱淳兵 文/摄)“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仲夏季节,驱车延着昌铜高速一走进“中国毛竹之乡”铜鼓县境内,仿佛走进了竹的海洋,满山的翠竹,在风中摇曳,发出动听的声响,像是谁吹响了一支巨大的竹箫,演奏着一支深沉的乐曲。
铜鼓县地处江西省宜春市西北部,是一个小山城。这里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87.4%,并且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近年来,铜鼓县依托优质毛竹资源优势,通过转变思路,实现科技创新,研制生产出填补国际空白的竹键盘、竹鼠标、竹U盘等竹质电子系列产品,这不仅提高了竹产品附加值,促进了产业升级,还增加了林农收入。
铜鼓的毛竹
A、产品创新:一根毛竹实现产值1600元
铜鼓县是江西省主要毛竹产区之一,人均活立竹和木材保有量居全省第一。全县有毛竹林面积约46万亩,活立竹约5600万根,笋竹加工企业80家,竹产业总值约6亿元。县城城区、棋坪镇、高桥乡等地的江桥公司竹产业基地规模已达33918平方米,在2016年资产总额为17694万元,实现销售收入达1.6亿元。
“铜鼓县毛竹资源丰富,全县有活立竹5500多万根,毛竹加工产品多为竹凉席、竹筷子、竹地板。”腾达竹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贤成见到记者,打开了话匣,“早期每平方米的竹地板最高可卖240元,后因产品同质化严重和无序竞争,2007年毛竹收购价提高了20%,售价却降至每平方米110元,企业几乎是零利润。”
传统铜鼓的竹制品
毛竹加工产业如何突围?“转型升级才是唯一出路。”王贤成深有感触地说。铜鼓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出台激励政策推动毛竹加工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的粗加工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关闭或转产。
奔步科技是首家进行产品创新的竹制品生产企业。奔步科技负责人冯绪泉告诉记者,前几年公司与世界竹藤组织、国家林科院合作,研发了全球第一款竹键盘、竹鼠标,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国家。
尝到了创新甜头,奔步科技加大研发力度,开发了10大系列80多个品种的毛竹产品,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际专利。冯绪泉高兴地告诉记者:一根十几块钱的毛竹经过精深加工,附加值最高可达1600元。
B、 工艺创新:鲜竹沥每公斤售价1.6元
竹子一身都是“宝”,除了食用、药用外,竹子在科技用途上也十分广泛。目前,铜鼓县竹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以江桥公司自主研制的竹健盘、竹鼠标、竹电脑外壳等竹产品最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凭借其独特的产品技术荣获了56项发明技术专利,其中包含了2项国际专利。竹业已成为铜鼓县林农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从铜鼓人制作的竹雕也可以看出,竹子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的创意产品。
毛竹工艺品
以前,在毛竹炭化过程中,附产品鲜竹沥一直被忽视,没有加以利用。现在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记者走进了竹君公司,只见企业将竹片炭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收集,经初滤、精滤、分离和消毒处理后,提取高浓度的鲜竹沥,可直接应用于医药、食品等行业。
“一根35公斤的毛竹,炭化过程中可提取纯鲜竹沥2公斤,卖给铜鼓几家医药生产企业,每公斤鲜竹沥售价1.6元。”竹君公司负责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竹君公司还与海王药业合作,研发出的鲜竹沥饮料已完成各项认证,即将批量生产,鲜竹沥的价值有望增加10倍。据介绍,提取鲜竹沥的技术已在全县竹制品生产企业推广,每年可增收4100万元。
竹笋也是当地一道美味
C、技术创新:一吨下脚料附加值1855元
毛竹加工企业每年产生数万吨竹兜、竹尾、锯屑、竹节等下脚料,曾被用来当柴火或当成垃圾烧掉。
如何变废为宝?铜鼓县引进了5家生物质能源企业,以竹兜、竹尾、锯屑为原料,将这些废弃物吃干榨尽。
记者来到友林能源科技公司,只见企业运用生物质综合热裂解技术,实现生物质可燃气、竹醋液、竹焦油等附属产品的综合联产。据介绍,一吨竹屑竹蔸收购价约480元,经粉碎、烘干、成型、炭化等工序,可生产出可燃气220立方米、机制木炭330公斤、醋酸260公斤、焦油50公斤,总产值1855元。
毛竹工艺品
这些下脚料不仅被吃干榨尽,还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该公司将可燃气体收集起来后,用来烧锅炉,将蒸汽销售给华裕、佰利达等6家企业,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目前,全县5家生物质能源企业年消耗毛竹下脚料5万吨。
友林能源负责人告诉记者,毛竹下脚料经破碎切断、干燥杀菌、粉碎研磨,还被加工成干燥竹粉,作为竹制品、蚊香、造纸等原料。目前,全县4家竹粉加工企业年加工竹粉1万余吨,年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
图为铜鼓毛竹。记者 朱淳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