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本报记者 朱淳兵 摄影报道)九江县撤县设区终于确定了。8月2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公告称,《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7〕104号)文件已同意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柴桑区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庐山北路168号。
据悉,文件要求上述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要按规定及时勘定,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九江市自行解决。
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约法三章”的要求,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加强行政区划调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行政区划调整有序稳妥实施。
柴桑区风光
九江县酝酿撤县设区时日已久。早在2011年左右,九江市就提出打造“四县一山”(瑞昌、星子、湖口、九江县和庐山)的大九江都市圈格局。彼时,九江市提出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目标,其目的主要基于九江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样一个现状。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实施城镇化扩张是一条捷径。
2013年6月15日,九江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九江县人民政府关于九江县撤县设区的议案》。会议认为,九江县撤县设区,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九江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区,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近年来,九江县在昌九“双核”、沿江大开发等战略带动下,告别了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道路,迈上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新台阶。九江县面积91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如果纳入九江城区,九江就是名副其实的百万人口大都市,对于城市的扩展、城镇化的建设都将带来一个质的飞跃。经过近几年的城镇化进程,九江县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与九江城区渐渐交融。
江西已有25个县级行政区:
南昌市6个:东湖区、 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新建区。
九江市3个:浔阳区、濂溪区、柴桑区。
景德镇市2个:珠山区、昌江区。
萍乡市2个:湘东区、安源区。
新余市1个:渝水区。
上饶市2个:信州区、广丰区。
鹰潭市1个:月湖区。
吉安市2个:吉州区 、青原区。
赣州市3个: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
抚州2个:临川区、东乡区。
宜春市1个:袁州区。
柴桑区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晚期,九江县境便有先民聚居。
夏、商、西周,地处荆、扬二州界。春秋为吴之西境,俗称“吴头楚尾”。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地属九江郡。楚汉相争,先属英布九江王国,后改淮南王国。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柴桑县,隶豫章郡。新莽改郡名九江、县曰九江亭。东汉复旧称。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置武昌郡,柴桑为之属。
晋元康元年(291年),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和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合立寻阳郡,属江州。永嘉元年(307年),北民流入,境内增置九江县,不久废入寻阳县。义熙八年(412年),省寻阳县入柴桑县。南朝宋、齐依前制。梁太清二年(548年),分柴桑置汝南县,同属江州寻阳郡。太平二年(557年),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四侨郡。陈天嘉六年(565年),罢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柴桑区风光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及柴桑、汝南县,复立寻阳县,十八年改为彭蠡县,直隶江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为湓城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郡复州,分湓城置浔阳县,五年又分湓城置楚城县,皆隶江州。武德八年废湓城,贞观八年(634年)废楚城,俱入浔阳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为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州。五代十国杨吴仍前制。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江州设奉化军,改浔阳为德化县属之。
宋初,德化县属江州浔阳郡。是州,开宝八年(975年)降为军事,大观三年(1109年)升为望郡。初隶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改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1127年)升定江军节度。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属焉。绍兴二年(1132年),江州路省,江州改隶江南西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升江州路,德化县先后分属司、府、路。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属德化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五道,九江府隶九江道。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道名分巡兼分守九江道,雍正九年(1731年)为分巡广饶九南道。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德化县在其辖下。太平天国失败,复原制。
柴桑区岳母馆
民国初,废府存道,江西省划四道。民国3年(1914年)1月,因避福建、四川辖县之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隶赣北道(6月改称浔阳道)。1926年,废道,直隶江西省。1927年3月,县城另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1930年10月撤销。1934年6月,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1936年裁入县。1932年,全省分设13个行政区,县属第三行政区。1935年4月,减为8个行政区,县属第五行政区。1939年冬,因赣北沦陷,区辖范围划小,全省增至11个区,县属第九行政区,区署一度设境内岷山。1942年8 月,鉴于地理历史沿革及交通、面积现状,省调为9个行政区,县属新的第九行政区。
柴桑区赤湖风光
1949年5月17日解放,同年冬九江市、县分设,原九江县城设九江市,农村归九江县,县人民政府仍驻市区,1959年市、县合并,1961年,市、县再度分设。
1968年,九江县人民政府从九江市区迁沙河街,为九江市市辖县。
2017年8月,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柴桑区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庐山北路168号。
图为柴桑区贤母园。记者 朱淳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