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的明朝,文学巨匠汤显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临川四梦”,震颤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和观众的心灵。
日前,古“临川”所在地,中国江西省抚州市宣布发现汤氏家族墓地,考古人员已基本确定其中编号为M4的墓葬即是汤显祖本人的墓葬。此外,汤显祖祖父、祖母等亲人和前后三位妻子的墓葬也被发现。出土的文物中,最为珍贵的是汤显祖分别为祖母魏夫人和元配妻子吴夫人撰写的两块墓志铭。
汤显祖出生、成长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的家族有哪些故事?善写“爱情戏”的汤公自己有什么样的爱情经历?
结合此次考古工作的成果和此前的文史资料,并走访汤显祖后裔,一段汤公家族史呼之欲出。
家在文昌里,历来多舛难
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抚州市启动了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当年11月,在拆除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制冰厂时,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刻有“汤临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字样的压棺石,推测这里可能是汤显祖家族墓园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汤显祖墓自1616年下葬至1966年被捣毁,时长跨越350年,期间历经多次毁建。第一次是明末清初(1645年)毁于战火,到康熙庚午年(1690年)复建;第二次是太平天国(1858年)毁于战火,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复建;1957年的第三次修缮是在第二次复建的基础上进行的;1966年被捣毁。
事实上,文昌里不仅是汤显祖安葬之地,也是他生活、成长和创作之地。汤显祖所作《吾庐》诗第一句便是“文昌通旧观,东井饮余晖。”
汤显祖曾自述先祖“时经丧乱,流离伏匿”,延续下来“不亦难乎”,于明朝永乐年间选定临川城东门外文昌里繁衍生息。
现年70岁的抚州市临川区云山镇圳上汤家村村民汤廷水是汤显祖的第十三代孙。他告诉我们,在汤显祖第三代孙时,汤家又因为衰败没落而返回汤家村居住。
他回忆说,他自幼便从祖辈口中得知汤氏家族墓园在今文昌里一带,但世事变迁,汤氏墓园的准确位置日渐湮没无闻。
生前仕途多舛,因不愿攀附权贵而科举失意,因直言不阿而经历贬谪;死后安息之地和家族谱系也有着曲折的命运,不能不令人叹息。
自幼苦读书,最亲是祖母
此次汤墓考古共出土六方墓志铭,其中包括汤显祖的祖父与祖母的墓志铭。从文物部门透露的两人铭文的部分信息中,可以看出汤公自幼家教严格、勤于读书。
汤显祖的祖父名汤懋昭。铭文中形容他“自幼性好质朴”“勤俭自持”“然犹愧己未遂乎学业”。自身学业的不成功使他对汤显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墓志铭中说他对这位孙儿“朝夕伴读”,汤显祖后来和父亲一同考取乡试,很有他的一份功劳。而祖母魏夫人的铭文中则称赞她“以孝事父母,对子妇慈而有礼,家事躬亲,严净持家”。此外,汤显祖高祖子高公的墓志铭记载了他在明弘治甲子年的连年饥荒中出粮赈灾,官府“以旌表其门”的事迹,可谓奠定了汤氏在当地成为名门望族之基础。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毛佩琦认为,汤显祖的家族是明代江西临川地区“耕读之家”的典型代表,这样的家庭崇尚礼义,注重子女教育,往往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远大的志向,这在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有着积极正面的意义。
在六方墓志铭中,唯有祖母魏夫人的是一块由汤显祖亲自撰文并书丹的“两绝碑”,铭文中记载:祖母与汤显祖关系亲密,在诸多孙子中最爱他,在汤显祖14岁时,仍然照料他的饮食起居。
文中还记述了一则故事:庚辰年会试,汤显祖与友人在江中饮酒,“谈及其祖母,咽泣不自胜”;酒后夜宿舟上,大风使得别的船只将小舟撞坏,满舟人都熟睡不知。只有汤显祖因悲伤夜不能寐,听到水声,急忙让大家逃到别的船上,免于一难。汤显祖对祖母的一片深情,从中可见一斑。
抚州市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告诉我们,“两绝碑”非常珍贵,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多见,汤公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两绝碑”更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学术和审美价值。
有妻共三位,结发惜早亡
汤显祖元配夫人吴夫人的墓志铭也是由汤显祖撰文的。文中记载了与发妻相识并结亲的过程:吴夫人之父拜访在抚州城办私塾的原吏科给事徐良傅,碰巧遇到在此求学的汤显祖,吴父非常看重汤显祖,便有意将女儿嫁于汤显祖。这年汤显祖14岁,吴夫人10岁。同年汤显祖考中秀才。隆庆三年(1569年),汤显祖行冠礼后,与吴夫人成婚。可惜吴夫人在汤显祖中进士不久后早殇。
铭文中描述两人自幼结识,感情非常深厚。汤显祖在代表作《牡丹亭》中描绘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不知其中是否暗含着对于发妻的怀念呢?
吴凤雏告诉我们,汤显祖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在元配吴夫人之后是继配傅氏,后来又娶了赵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表示,此前多传闻汤显祖与吴夫人合葬,但家族墓园中所呈现出来的葬制是,汤公与两位继室夫人埋葬在一起,而吴夫人则因去世较早,葬于祖母魏夫人左侧。
此次对汤氏家族墓园的抢救性发掘中,共发现明代墓葬40座,清代墓葬2座,除六方墓志铭外,还在汤公墓侧出土了近百只青花碗,并揭露了三处明清时代附属建筑遗迹。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文物局在批复时明确,此次考古发掘对象为墓园内相关建筑和附属遗迹,不能涉及汤氏族人墓葬本体。
毛佩琦认为,通过此次出土的地下实物资料,人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汤显祖当时生活的状态、家族繁衍的过程、汤显祖与家族成员的关系等,也可以分析了解到明代教育、文化、农业等多方面社会信息。(新华社记者朱昊晨、袁慧晶、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