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公告: 江西德兴招商引资实现首季开门红【投票】2017.3.15.江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投票】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公示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公示市场信息报社工作证件申领登记表
当前位置首页区域经济
浮梁沧溪村“克己守正,崇礼清廉”好家规曾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点赞”
来源:市场信息报 作者:朱柳成 时间:2017-10-05 


关注邾国文化,寻找朱氏宗亲,寻根问祖,追溯渊源,朱家人自己的微信平台!关注我们,我们一直在等你!(添加微信:1445659277进入朱氏宗亲群)

浮梁沧溪村“克己守正,崇礼清廉”好家规曾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点赞”。

沧溪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始祖“浮梁开国男”朱秀起人才辈出,特别是南宋理学家、朱氏十三世祖朱宏在此著书立说,教化乡里,极大丰富了文化底蕴。

由于时代久远,朱宏的多部著作早已散佚,但从明朝弘治年间左都御史、浮梁人戴珊撰文《乡先生祠增祀朱克己朱公记》的碑文中,后人仍能清晰地看到朱宏当年循礼向善、教化乡里的事迹。正是他坚持树家规、建家训、立家法、严家风,促进了沧溪朱氏家族涵养清风正气。为纪念他的功绩,朱氏后人特设祭拜场,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宋代名儒众所宗,明时俎豆在黉宫。六经著却星云灿,千载斯文羽翼功。家训云仍虔世后,遗篇学士竞尊崇。春犒秋饗灵如在,不尽追思献奠终。”这种虔诚的祭奠,显示了对先人的景仰和对其精神的传承。


沧溪村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自宋代初期(公元960年—968年)建村以来,已有1000多年历史,仍较为完整地保留数量颇多的古民居、古建筑、古街道,包括明清古建筑近140栋、古桥3座、古街巷6条、古祠堂旧址4处,是江南水乡典型的古村落。2010年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沧溪朱氏始祖朱秀,为唐代将军,因平定叛乱有功,被追敕为“浮梁开国男”。唐建中三年(782年),朱秀由安徽迁至浮梁定居。朱秀战死沙场后,其子嗣御史大夫朱文强、吏部尚书朱文豪、朝议大夫朱文辅等继承其未竟事业,发扬光大,功名显赫,朱氏在当地遂成望族。至宋代初期,仅沧溪的朱秀后裔繁衍至数百人,沧溪村初具规模。

宋代以后,沧溪朱氏更以“克己守正,崇礼清廉”为治家之道,教育、引导和激励、鞭策着一代又一代后世子孙,致人才辈出,文脉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三举(人)五贡(生)四十八秀(才)”。朱氏后裔秉承先祖遗风,生生不息,十三世祖、理学家朱宏著书立说、桃李天下,明朝正德年间安徽池州知府、二十四世祖朱韶深受百姓爱戴,百年老字号茶庄恒德昌曾被李鸿章赞赏有加,亲笔题匾,沧溪朱氏良好家风为十里八乡景仰称道。

朱 宏

朱宏(1130—1210年),字元礼,号克己,沧溪朱氏十三世祖,南宋人。他年少时聪明颖悟,四处求师访友,闻道解惑。成人后“以明理为己任”,放弃科举考试,刻苦学习圣贤之书。他善于思考,重于实践,治学穷根溯源。朝廷重臣、地方名流纷纷举荐其出仕为官,他辞而不就。中年后,朱宏隐居故里沧溪,一边教授村童,一边著书立说。著有《礼编》、《四书图考》、《六经礼仪》、《有信论异》、《惠绥集》等多部著作。

朱宏与理学大家朱熹志向相投,交往密切,两人共同切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奠定朱熹理学的核心。朱熹自感受益良多,评价朱宏“高识笃行,鲜与伦比”,并亲题其所居“克己堂”。 

朱 韶

朱韶(1481—1538年),字菊泉,沧溪朱氏二十四世祖,明朝人。自幼聪颖,八岁能熟读诗句。在父母严厉管教下,常常鸡鸣时起床背诵诗文。朱韶推崇理学,亲自为世祖朱宏建造蜚英坊以示纪念。明代弘治丁已年(1497年),他在南京举仕,先在安徽贵池县任推官,后任安徽池洲知府。朱韶为官清廉,公正无私,一心为民,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百姓称赞。

现在的安徽池州人将荆树称作朱家柴,源于朱韶的一次为民之举。当年朱韶在池州为官时,看到当地百姓烧柴困难,便动员家乡父老从沧溪老家采集荆树种子,教当地百姓种植,让荆树成为柴火,免去百姓起早摸黑砍柴之苦。当时的池州百姓为感谢朱韶,把荆树改称为“朱家柴”。

沧溪朱氏家训

浮梁沧溪《朱氏家训》载于《沧溪朱氏宗谱》。朱氏后人摘取始祖朱秀之后的历代先祖治家名言,汇编而成《朱氏家训》。尤其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十三世祖朱宏和明朝正德年间安徽池州知府、二十四世祖朱韶,他们注重建立良好家风,通过著书立说,熏陶引导族人,为后世建立楷模。沧溪《朱氏家训》全文650余字,涵盖持家、立业、礼仪、教化、为官、做人等丰富的内容,倡导尊儒守礼、克己重德、清正廉洁。

与《朱氏家训》一同传承后人的还有《传家必读诗文集》,由清朝中晚期的朱氏族人汇编而成。该书分上、下卷,现存的下卷收集了94篇治家诗词、警句和故事,以此训诫朱氏子孙忠君爱国、明礼诚信、遵规守法、尊长护幼、勤俭和睦。作为一本治家的好教材,《传家必读诗文集》对教育子孙后辈、涵养朱氏家风和当地民风起到了积极作用。

江西浮梁沧溪村:克己守正 崇礼清廉

闲云潭影空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岁月风雨,无情更替,经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多少家族盛极而衰,怅留遗憾。然而,位于瓷茶古邑浮梁正北的沧溪朱氏古村,却一如千年的窑火,历经百代经久不熄;又似漫山的绿茶,迎春焕发蓬勃生机。1000多年来,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以“克己守正 崇礼清廉”为核心的家规家训,也口碑相传,享誉江南。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溯源沧溪朱氏的来龙去脉,还有段传奇故事。唐建中三年(782年),始祖朱秀由安徽迁至浮梁。朱秀骁勇善战,战功赫赫。越四年,被朝廷紧急征召剿伐西南,辗转征战,英勇牺牲。朝廷感其忠勇,追敕为“浮梁开国男”。其子嗣也英才辈出,有御史大夫朱文强、吏部尚书朱文豪、朝议大夫朱文辅等。到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十三世祖朱宏更是通过树家规、建家训、立家法、严家风,坚持循礼向善,形成了整个家族的清风正气。

克 己

(童声齐诵)

理学当年并紫阳,立言垂训累篇章。

异端排斥明吾道,四礼修成整大纲。

集修敦行崇孝悌,从由听讲尽冠裳。

至今千古长辉映,朱子亲铭克己堂。

清脆的童谣声,追诉着当年朱宏明理学、兴教化的功绩,也显现了克己思想在朱氏家训中的首要地位。克己就是要克制和约束言行,对欲望要讲方寸、讲量度、讲理性,抵制私欲膨胀,摒弃利欲攀比,战胜物欲诱惑。这是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核心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朱氏家训中,对个人感情,大力倡扬“私愿知偿,私恩知报,私怒不逞,私忿不蓄”;对待人接物,主张“事上无谄,待下无傲,公门无扰,讼庭勿临,非法勿为,危事勿与”;对节操修为,谆谆劝诫要“行止必谨,出纳清白,戏玩有节,饮酒不乱,服饰无侈”;就连耕种劳作,也明确提出“农桑知务,赋税及期”的要求。

明朝正德十五年(1520年),朱宏裔孙、安徽池州知府朱韶为纪念先祖朱宏,捐资兴建“蜚英坊”。离牌坊不远处,至今仍保留着一块青石板碑刻,乃明朝弘治年间左都御史、浮梁人戴珊撰文《乡先生祠增祀朱克己朱公记》,记录着朱宏的生平事迹,高度评价其理学造诣。

《浮梁县志》主编 冯云龙:

朱宏世称克己先生,这是朱熹给起的别号。两人交往亲密,朱熹评价朱宏“高识笃行,鲜与伦比”。最后两人一个名扬天下,扶社稷、济黎民、建功业、垂青史;一个独善其身,兴教化、育英才、正人心、树家风。

因年代久远,朱宏的资料已不齐整。但村中的理学祠仍保存完好,每年春秋两次的祭祀活动,还有很多人到此纪念感怀。朱宏不是热衷于传播清规戒律,而是善于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引导世人见贤思齐、积德成善。比如,“静坐常思己过,避祸不如省非”,“从古家和福运开,人家吵闹便生灾”。这些朴拙的话语,成为指导后世族人修身养性的金玉良言,放在今天,在做人处事、内省自律方面,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朱氏后裔 朱道成:

“多喝清醒茶,莫贪误事酒”,家规中这简单的劝诫,成就了我家高祖父朱季芳等人创办恒德昌、源磬昌等6大茶庄的佳话,李鸿章亲笔题写了“恒德昌”匾额。

崇 礼

礼者,理也。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朱宏治家特别注重凡事讲礼循礼,在家政管理、为人处世、儿孙教育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忠孝、团结、节义、勤俭等内容。比如倡扬孝敬父母:“万象元亨理易详,唯言孝道费评章。追思父母劬劳苦,罄笔难书泪一行”。又如阐述交友之道:“善须相劝过须规,总赖良朋好护持。倘使欺心相坐视,也应羞对谷风诗”。朱宏对后世劝诫要言不烦,发人深省,指出“尊长称呼不可忘之,早晚案前须作揖也。小心谨慎学为人之,行动言谈则正经也。”这些劝诫字字珠玑,既讲礼节,也教礼仪,不仅是朱氏家族的思想指南,也成为后人对照自省的行为遵循。

沧溪小学校长 朱柳成:

先祖遗留下来的训示,普遍带有哲理性。养子不教如养驴、有书不读子孙愚。这些四言八句,对敦促、教化家族成员起了很大作用。

家风来自家规,礼仪源于教化。像沧溪这样的村落,人们行的是公道,讲的是公德,认的是公理,自然遵规守法,民风淳朴,百姓和乐。

浮梁县文化局原局长 吴逢辰:

受理学影响,在崇礼方面,沧溪人有其独特理解。比如,对家族和睦,提出“三要四务”,三要,即尊尊、老老、贤贤。四务就是矜幼弱、恤孤寡、周窘急、解纷争。

守 正

守正,是沧溪朱氏的立身之道,千百年来,宗族人一直崇尚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明朝正德年间安徽池州知府、二十四世祖朱韶在宏观上定下律令,要求在思诚方面做到“心无妄念,身无妄动,口无妄言”;在慎独方面做到“见不义之财勿取之,遇合理之事则从之也”;在持家方面做到“夫之所和,妻之所睦也”。在微观方面,又列举种种恶劣品性,一一予以批驳。他认为胡作非为,定遭祸殃;不义之财,莫贪莫枉;酗酒吸烟,宜戒不倡,不遗余力地敦促引导大家守正向善。在沧溪古村,至今仍有一座叫“三贡坊”的街亭,由明代朱家的三位贡生出资兴建,因朱韶经常在此劝勉教育子侄后辈而得名,后人又称“训子亭”。

浮梁县博物馆馆长 李新才:

朱家先人,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这种道德境界与行为方式已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为后世景仰。

清 廉

童声唱诵:沧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清廉的操守,历来为正义家族倡扬。朱宏以诗名志:“人遗子孙以钱财,我遗子孙以清白。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赃羞儿孙”。

景德镇学院教授 张德山:

翻看朱家历朝为官者,七品以上有22人,没有人成为贪官污吏。能做到这一点,光靠他律很难,更主要的是自律,这和族规里面对清廉的强调和重视密不可分。

朱家的清廉还有不同寻常的反证事实。浮梁当地曾有谣言:打开朱家坟,周边无穷人。意思是说,朱家有不少人当过朝廷要员,其祖坟里一定藏有不少金银财宝及随葬珍品器物。然而朱韶好像有先知先觉,在世时确定了自己的墓地,并让其子在墓碑上标明墓地的形状、结构、方位、尺寸,昭告世人。朱家世代清正廉洁,生前从不搜刮民脂民膏,死后也没有值钱物品陪葬。流言蜚语随风而散,朱家清廉美德也为世人景仰。如今,沧溪人这种尊儒守礼、克己重德、清正廉洁的精神,正不断发扬光大。

克 己

淡泊明志、内省修身,此先贤所以私愿知偿、私恩知报、私怒不逞、私忿不蓄也。

——摘自沧溪村《朱氏家训》

【译文】

处事淡泊,经常反省内心,始终保持宁静自然的心态,古代圣贤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能够懂得偿还、报恩,而不会放纵个人愤怒酿成不良后果。

农桑知务,赋税及期,事上无谄,待下无傲,公门无扰,讼庭勿临,非法勿为,危事勿与,此之祖训不可违也。

——摘自沧溪村《朱氏家训》

【译文】

各种农业种植技艺必须知晓,到了时间要及时把税收上交国家。对待上级不要溜须谄媚,对待下属不可轻视傲慢。不得和朝廷对抗,不要乱打官司,不要胡作非为,不要擅自参与危险的事情,这些都是祖宗留下的不可违抗的告诫。

崇 礼

冠者①,礼②之始,将以③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行④也。

——摘自朱宏《礼编》

【注释】

①    冠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②    ②礼:指成人礼(成丁礼)。

③    以:用,此处引申为承担。

④    ④行:行为,行为举止。

【译文】

成年男子,从举办成人礼开始,就要承担起一份责任。作为父母的儿子、兄长的弟弟、朝廷的臣子,作为晚辈,他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道德礼仪规范。

四书六经①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也。诗文须以理而②为宗③,学宫④必崇礼之。——摘自沧溪村《朱氏家训》

【注释】

①四书六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六经指《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春秋》这六本书,合称四书六经。

②而:转折词,此处无实义。

③宗:宗旨,正宗,正统。

④学宫:学堂、学校。

【译文】

儒家经典不能不学习,礼仪不能不掌握。赋诗行文必须以理学为正统,学校教育必须尊崇礼仪。

守 正

为官则正之,臣民则亲也。——摘自沧溪村《朱氏家训》

【译文】

做官就要刚正不阿,这样官民之间的关系才能亲近。

国课①早完常畏法,好留清白与儿孙。——摘自沧溪朱氏《传家必读诗文集》

【注释】

①国课:国家的税收。

【译文】

要尊重国家的法律法规,尽早交纳国家规定的赋税,这样才能留下清白家风,让子孙传承下去。

重 教

漫将师傅笑寒酸,德色常留苜蓿盘①。学业有成都在此,劝君莫作等闲看。——摘自沧溪朱氏《传家必读诗文集》

【注释】

①苜蓿:是一种植物,一般作为牲畜饲料。旧时穷人也将嫩苜蓿作蔬菜。苜蓿盘,也就是装苜蓿的菜盘。

【译文】

不要将老师的寒酸当作笑料,德才兼备、美名长久流传的老师日常用苜蓿当菜。学业有成离不开老师辛勤的教诲,奉劝诸位不要把老师当作等闲之辈看待。

先生教诲要遵依之,父母之言不可违也。——摘自沧溪村《朱氏家训》

【译文】

先生的教导学生们必须遵从,父母的话子女不可违背。

年少书生须进学堂,衣冠整洁貌端庄也。——摘自沧溪村《朱氏家训》

【译文】

年少必须进学校读书,进学校要正衣冠、讲整洁。

廉 俭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也。——摘自沧溪村《朱氏家训》

【译文】

身为男儿要有远大抱负,成为辅佐江山的栋梁,而不可贪图钱财。见不义之财勿取之,遇合理之事则从之也。——摘自沧溪村《朱氏家训》

【译文】

不要接受不正当、不合理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要拥护。常常不越①朱家训,乡里风俗应淳雅也。勤治节俭必守礼,忠孝廉节铭记心也。——摘自沧溪村《朱氏家训》

【注释】

①越:逾越,违背。

【译文】

做任何事情永远不违背朱氏家训,这样乡邻的风俗就会淳朴、素雅、和谐。勤于管治、推崇节俭,这样人人必定会遵守礼节,忠、孝、廉、节才能铭记于心。人遗子孙以钱财,我遗子孙以清白。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赃羞儿孙。——摘自沧溪村《传家必读诗文集》

【译文】

别人将钱财留给子孙后代,我们(朱家人)要将清清白白的家风传给后世。宁愿甘守清贫、廉洁,以此回报我们的家族和国家,也不能因为贪赃枉法让子子孙孙蒙羞。

和 睦

族中分门邻间睦,上溯高曾共一源。常念祖宗连水木,勤俭治家建田园。——摘自沧溪朱氏《传家必读诗文集》

【译文】

家族中各家各立门户之后,邻里之间也要和睦相处,往上追溯起来大家源自同一祖先。不管后辈分户在哪里,家族的情缘就像水与树木一样始终联系在一起,要靠勤俭持家,才能建设美好的田园。从古家和福运开,人家吵闹便生灾。暗中更被旁人笑,那得还逢好日来。——摘自沧溪朱氏《传家必读诗文集》

【译文】

自古以来家庭和睦才能带来福气和运气,一家人吵吵闹闹,就有可能滋生灾祸。而且还会被别人暗中嘲笑,那样的话哪里还会有好日子过呢?

●专家观点

张德山:“克己”是沧溪村朱氏家训的核心内容

中国人自古就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之道。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一代代家族的传承,已深深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家风家训就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之一,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陶冶着人们的心灵,凝聚着家国的共识。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与浮梁沧溪朱氏十三世祖朱宏志趣相投,交谊甚笃。他评价朱宏“高识笃行,鲜与伦比”,并为朱宏居所题“克己堂”。“克己”二字正是沧溪村朱氏家训的核心内容,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只有“克己”,才能独善其身,见贤思齐,积善成德;只有“克己”,才能与人为善,孝友敦伦,家族和睦;只有“克己”,才能廉洁自律,志存高远,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栋梁;只有“克己”,才能胸怀广阔,放眼世界,以天下为己任,“为万世开太平”。“居庙堂之高”,则克己奉公,立志为民,严守国法,为国家、民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处江湖之远”,则克己笃行,遵纪守法,恪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操守廉洁,趣味高尚的人。

“克己”二字是每一个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它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出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深刻认识并践行朱氏家训中凝聚的这一重要理念,对于今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弘扬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景德镇学院教授 张德山)

冯云龙:男子的责任与担当

朱宏是一位理学家,他放弃科举考试,却博览群书。他日记数千言,洞彻子史,出入百家,精研义理,著作颇丰。著有《礼编》、《四书图考》、《六经礼仪》、《有信论异》、《惠绥集》等多部著作。

朱宏十分注重家教,强调男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在《礼编?序》中指出,“人道之大莫先于礼,礼莫重于冠婚。”“冠婚”是指“冠礼”与“婚礼”。所谓“冠礼”,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朱宏认为,“冠者,礼之始,将以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行也。婚者,礼之本成,男女之别立。夫妇之义,上以承祭祀,而下以继后世者也。”男子一旦加“冠”,便要担当一定的责任,要尽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晚辈的职责。而男子一旦举行了婚礼,就要担当家庭重任,尽丈夫之义务,履祭祀先祖、启迪后人之责。

今天,我们要引导青少年按照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让青少年明白父母赋予自己生命并养育自己的艰难,进而做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个体。(《浮梁县志》主编 冯云龙)

李新才:弘扬朱氏家训 传承优良美德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不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沧溪朱氏家训要求子孙“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朱氏二十四世祖、安徽池州知府朱韶就是生动践行朱氏家训的典范。他履行职责,鞠躬尽瘁;治事理政,夜以继日;为民请命,体恤怜悯;为官从政,恪守“勤治节俭必守礼,忠孝廉节铭记心”的家训。朱氏先祖光明磊落的处事风格,正直善良的人文情怀,质朴高尚的个人操守,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新形势下倡导家风建设,弘扬家训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家族建设影响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我们要从每个家族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浮梁县博物馆馆长 李新才)

朱柳成:恪守祖训 清白做人

时间变换,岁月更替;忆古论今,崇扬美德。昔日的朱宏,以理为宗,以道为己任。名士重臣,交章荐举,他却辞而不就。毕生研究圣贤之学。

朱宏在治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坚持以“理学治学”为宗旨,常以“忠、孝、廉、节”来教导学生。“忠”,即忠君爱国;“孝”,即孝敬父母、长辈;“廉”,即清正廉洁;“节”,即砥砺名节。朱宏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常对村民百姓说:“人要恪守家规,清白做人”,劝君为官须记住:“乌纱头上即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也”。他非常信奉“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沧海桑田。先祖遗留下来的训示,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这些家训,普遍带有哲理性,对敦促、教化家族成员起了很好作用。祖先的教育已铭记于心,融入血脉,违背族规族训的事情,沧溪朱家人说什么也不能做。

作为朱氏后裔,有责任、有义务将先祖遗留的训示传承下去,让优良的家规家训继续教育和引导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