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本报记者 朱淳兵 通讯员 高健 文/摄)桥棚村,是江西省瑞昌市乐园乡最边远的一个山沟村,也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自2015年确定瑞昌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定点帮扶该村以来,该局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大部分都呆在山沟里帮助村民脱贫。在帮扶的日子里,队员们将自己帮扶的对象当亲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难题。初冬季节,记者来到桥棚村采访,切实感受到帮扶队员与帮扶对象那份血浓于水的感情。
A、“帮扶对象是亲人!”
11月8日上午,在瑞昌市乐园乡桥棚村邢家自然村,78岁的村民柯金花到山上拾柴禾还没有回来,瑞昌市国资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干部王国平、陈霞已经为老人家送来了过冬的棉被和保暖衣服。
柯金花老人是个苦命人,先后生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可是丈夫和一个女儿因病去世比较早。另外两个女儿,因为家庭困难,没有进过校门,成年后一个远嫁到安徽,一个远嫁到湖南。由于没有文化,她们的日子都过得艰难,都有三、四年没回娘家看望母亲了。
女儿靠不着,就靠儿子。可是儿子又是一名残疾人,加上家庭贫困,一直找不到对象,最后选择到湖北阳新做了“倒插门”女婿。儿子算是孝顺,将母亲带到阳新跟自己一起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儿媳妇因为一场车祸不幸去世,原本性格内向的儿子,看到妻子遭遇车祸,一时想不开,也寻了短见。
没有儿子、儿媳妇的柯金花,又只好从阳新返回老家桥棚生活。从此,柯金花过着孤苦伶仃的日子。柯金花回到桥棚时,破旧的房屋已经无法居住了。2015年,柯金花被遴选为贫困户,确定由瑞昌市国资局干部徐锦华结对帮扶。
徐锦华结对帮扶柯金花后,决定从最迫切需要解决住房问题着手,并确定为“交钥匙工程”进行帮扶。首先通过民政,帮助解决了柯金花的低保问题,再又争取老人家享受到1.8万元国家住房补贴。房屋建好后,徐锦华又争取6000元帮助将房屋粉刷。再又与局领导汇报,争取5000元资金,帮助柯金花家安装了水电,建好了化粪池。不仅如此,徐锦华隔三差五都要到柯金花老人家走走,看看老人家缺什么,好从城里给老人家买回来。
看到自己老的时候居然有了一栋属于自己的新房子,柯金花老人做梦也没想到这样的好事能降临到自己头上。她逢人就说:“共产党好,有这么好的政策;帮扶的干部好,对我比亲人还要亲。”
B、“比亲闺女还要亲!”
“徐大娘,我给您送被子来了,还给您买了几套新衣服!您过来穿着试试,看合身不?”刚刚走进桥棚村邢家自然村村口,帮扶干部陈霞大老远就跟帮扶对象徐明枝老人打起了招呼。
“小陈,你真是太好了。天气还没有冷,你就送来了新棉被,还买了这么多新衣服,你比我自己亲生的闺女还要亲!”看着帮自己穿衣服的陈霞,徐明枝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69岁的徐明枝也是个苦命人,老伴已经去死多年,40多岁的儿子邢太均智商有点问题,加上没有文化,在外打工多年,至今还是单身。徐明枝老人告诉记者,儿子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家,也从来没给她寄过钱。
徐明枝的老房子也是一栋老式危房,原先住了好几户人家,别的人家早就建新房搬出,只有她一户一直住在里面,不仅阴暗潮湿,还非常危险。
在通过遴选确定为帮扶对象后,就一直由陈霞结对帮扶。陈霞通过调查了解后,认为徐明枝老人最需要解决的是安居问题。她首先帮助徐明枝老人争取到了危房改造指标,享受国家住房补贴1.8万元,在原地基上重建一栋一层的砖混结构的房子;房子建成后,陈霞又争取资金帮忙解决了入户路的硬化问题。将房屋周边原本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改变。
考虑到让老人家的生活方便些,陈霞又为老人家添置了部分日用品和床上用品。有了陈霞的帮助,徐明枝感觉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不仅如此,陈霞还通过光伏发电这项产业扶贫的方式,为徐明枝每年解决了一笔资助款。
“通过多方面的帮扶,不仅给我们解决了居住难题,生活质也明显提高了,生活也有保障了。”说起帮扶干部对自己的帮扶,原先每天一脸忧郁的徐明枝,现在总是笑脸常开。
C、“靠党比靠儿子强!”
在桥棚村大屋余自然村70多岁的村民柯遐先家,扶贫工作队队员王国平代表同事郭婷婷送来了一床崭新的棉被。
柯遐先与老伴余金梅都是智障患者,婚生的儿子余著生,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外出打工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至今单身没有结婚。
柯遐先的老屋是一栋一层老式砖木结构的瓦房,由于年久失修,四面透风,已经成了危房。2015年,国家启动精准扶贫政策,柯遐先一家也是帮扶的对象之一,由瑞昌市国资局干部郭婷婷结对帮扶。
考虑到柯遐先夫妇家的实际,郭婷婷首先通过民政部门解决了两人的低保问题。紧接着,郭婷婷又争取部分资金,决定从改善两位老人的居住环境入手,将房屋进行修缮,安装水电、粉刷墙面、建卫生间、硬化入户路面。一连串的帮扶措施,柯遐先家的面貌很快就得到了有效改观。
柯遐先耳朵有点背,平时言语也不多。尽管弱智,但对扶贫干部对他家的真心帮扶,却记到了心上。
“我儿子好几年没回家了,看来养老靠儿子是靠不到了。还是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靠党要比靠儿子强。”看到帮扶干部王国平、桥棚村党支部书记柯传宇等人在他家忙前忙后,柯遐先竟然也说出了这么句中听的话。
D、“精准发力拔穷根!”
扶贫不仅要帮扶贫困农户,还要帮助全体村民摘穷帽、拔穷根。该局定点帮扶该村以来,扶贫工作队不等不靠,协助村里大力实施“微小建设”,走出了一条“小投入、细管理、大发展”的扶贫攻坚新路径。
所谓“微小建设”,就是聚焦贫困人口衣食住行满足的“小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贫困村最需要的交通、环境等项目入手,是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新村建设,不仅要改变贫困农户的生活环境,更要改变全体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些农户对新农村建设想不通,不同意改水改厕。因为整治环境,一些猪圈牛栏就要拆迁“充公”,心有不甘。为了做好村民的工作,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杨晓军自挂点以来,大部分时间是长住在村里,一家一户上门,与村民沟通,做思想工作。
经过耐心的工作,村民的思想通了,村里的路面拓宽硬化了,路灯安装了,入户水泥路全通了,自来水延伸到每家每户,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美丽乡村、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一连串的实事背后,是桥棚村群众感受到的民生温度。通过一个个“微小建设”,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还积聚了贫困村发展活力。
与此同时,工作队员还挨家挨户了解百姓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如今茶叶种植、生猪、山羊养殖、光伏发电产业已初见成效,变“输血”为“造血”。村里先后涌现了徐勋法、柯传林、柯美松、邢廷荣等一批养猪、养羊大户。村民余著卯、余唐德等一批贫困户享受到了安居帮扶。
自挂点帮扶以来,该局先后直接拨付给桥棚村部帮扶资金9万元,节日走访物资帮扶4万余元,特别困难资金帮扶现金2000元,帮扶干部个人帮扶物资也达万元以上。
据介绍,自2015年启动精准扶贫政策,确定瑞昌市国资局与瑞昌市房产局分包扶贫桥棚村,驻村工作组开展精准扶贫“回头看”重新识别后,确定该村贫困户37户,人口100人,其中落实到国资局帮扶的是19户53人。截止目前,有8户已经脱贫,另外11户计划在今年底脱贫。
桥棚村扶贫攻坚仍在持续发力,随着“战役”的推进,曾经的穷乡僻壤日渐展开了新颜,贫困家庭也不断传出了欢声笑语。
图为扶贫工作队在帮扶。记者 朱淳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