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公告: 江西德兴招商引资实现首季开门红【投票】2017.3.15.江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投票】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公示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公示市场信息报社工作证件申领登记表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率先建立起芦笋现代育种及研发体系 江西芦笋研究领跑世界
来源:市场信息报 作者:朱淳兵 时间:2017-12-10 

市场信息报讯(本报记者 朱淳兵 摄影报道)12月8日,记者从江西省农科院获悉,该院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芦笋基因组测序分析”历时7年,终结硕果。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以“芦笋基因组揭示Y染色体起源与演化机制”为题,刊发了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江西省农科院陈光宇博士是论文第一通讯作者,周劲松副研究员是三位共同第一作者之一。

国际芦笋基因组计划由江西省农科院发起,2010年12月在南昌正式签约实施,陈光宇任首席科学家。7年间,先后有中国、美国、荷兰、意大利、德国、日本、泰国7个国家的23个研究机构参与,已成功组装出高质量的复杂的芦笋基因组,绘制了基因组参考图谱,并由此揭示了天门冬属植物Y染色体起源与演化分子机制。

在国内芦笋行业,江西是技术强省,在芦笋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新品种选育及加工等多领域为领跑者。江西省农科院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技术权威。该院副院长陈光宇1997年留学归国后,建立起我国首个芦笋种质资源圃。他培育的“井冈701”为首个通过国家认定的“无性系杂交F1代”新品种。另一个品种“井冈红”,是全国首个紫色四倍体新品种,改变了我国芦笋种子完全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芦笋是一个健康产业,产业链长,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遗憾的是,与江西领先的科研不相匹配的是芦笋产业发展不足。规模上,全省芦笋种植面积只有近万亩,而山西、山东则分别有几十万亩。产业链上,芦笋加工利润是蔬菜芦笋的10倍以上,芦笋制药则利润上百倍,但江西目前还有没一家像样的芦笋加工企业,”陈光宇说。江西研究出的新品种、新技术目前只在山西、上海等地试用,给科研带来诸多不便。

国内的芦笋种植除云南等地外,目前均采用设施避雨高效栽培技术,也就是大棚种植。省农科院芦笋研究团队负责人介绍,我省发展芦笋产业具备较好条件。技术上领先成熟,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力,且芦笋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芦笋属高效生态产业,管理得好,一亩可产1500公斤,农民种植10亩芦笋,年收入可过10万元。

影响芦笋产业在江西的推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成本,芦笋种植需特制的大棚,每亩投入大概在4至5万元;二是技术力量的普及推广。为降低成本,有关专家呼吁,芦笋这一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需要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引导,种植户应采取合作社的形式共同抵御风险,合力闯市场。

“技术普及方面,要加快推广转化,让良种、良法直通田间。”省科技厅农村处负责人介绍,我省正在进行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新探索。“目前,省科技厅正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江西省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以促进县域农林产业发展升级为中心任务,1000多名科技特派员将为芦笋种植户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此次研究完成了对雌性抑制基因(SOFF)和雄性特异基因(aspTDF1)的分离鉴定,对提高芦笋全雄育种效率意义重大。芦笋雄株因不结果实消耗养分少,产量比同期生长条件相同的雌株高出25%以上,且寿命长,抗性强,全雄品种成为国际芦笋种子市场的宠儿。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将可以通过基因型选择,精准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芦笋新品种,解决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育种周期长、难度大等问题,有了这一技术依托,因珍稀、名贵而远离大众消费的这一“蔬菜之王”有望迅速走上寻常百姓餐桌。

江西省农科院在国内率先引进芦笋种质资源,率先建立起芦笋现代育种及研发体系,率先选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个芦笋新品种,率先制定出我国芦笋行业标准,率先开展芦笋加工品研发,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芦笋产业的研发中心。

图为江西芦笋体系。记者 朱淳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