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公告: 江西德兴招商引资实现首季开门红【投票】2017.3.15.江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投票】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公示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公示市场信息报社工作证件申领登记表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补短板 促提升 辟新径 管源头 瑞昌市强化非煤矿山安全源头管控推陈出新
来源:市场信息报 作者:朱淳兵 时间:2018-02-02 


市场信息报讯(本报记者 朱淳兵 通讯员 陈卫国 摄影报道)江西省瑞昌市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青铜冶炼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采铜冶铜遗址。截止2017年底,该市在册登记的非煤矿山企业46家(其中2家地下矿山,35家露天采石场,9家露天矿山),9座尾矿库,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与其处理事故忙,不如平日早预防”。近年来,该市在强化非煤矿山安全源头管控方面,推陈出新,实行关口前移,源头防控,非煤矿山企业开采过程中没有发生重伤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A、以“五化建设”为突破,推动源头管控基础建设

2015年,瑞昌市启动非煤矿山“五化建设”,随着“五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该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在规模化建设方面,该市为非煤矿山企业画底线,规定矿山企业不小于3000万吨的最小开采规模和不少于8年的最低服务年限标准。三年来,先后关停、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矿山28家。2018年,该市还将加大重组力度,全市矿山企业将由46家减少到18家;到“十三五”末期,该市矿山企业将控制在10家以内。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规模以上的大企业,才有安全生产的大投入;有了安全生产的大投入,才有生产安全的大提升。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目前正常生产的18家企业全部经过有资质的单位正规设计,并按设计建设和生产。武山铜矿矿井、亚东矿山等4家矿山通过了二级标准化建设,其余矿山通过三级标准化建设。

在机械化建设方面,该市强力推动露天矿山实行中深孔爆破、机械二次铲装、机械二次破碎技术以及高陡边坡监测技术。亚东水泥、武山铜矿等矿山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凿岩台车、铲运机、撬毛机等机械设备。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矿山企业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控。同时,该市在“江西省隐患排查暨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中国安全生产报》、《市场信息报》等报刊先后大篇幅报道。

“江西省隐患排查暨行政执法信息系统”收录了企业基础数据,既是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工具,也是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紧箍咒”。企业15天未登录系统,系统会显示;企业15天未上报隐患,系统会显示;企业隐患没有按时整改,系统会显示。“三个显示”倒逼企业不停地查隐患、报隐患、改隐患,实现了企业从“要我查隐患”到“我要查隐患” 的观念转变,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落地生根”。

一年来,该市21家非煤矿山企业全部注册到该系统,企业自查自报自改隐患1493条,上报隐患的数量和频次超过了过去五年之和,企业真正成为了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

在科学化建设方面,该市把重心放在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上。

“一人把关一人安,众人把关稳如山”很多矿山之所以安全管理混乱,关键的问题是缺少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也没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员工不懂得安全操作规程。该市要求所有矿山企业不仅要设立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而且要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强制实行新进职工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由师傅传帮带3个月以上再独立上岗制度。要求企业强制实行在明显位置挂牌,公告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危险危害因素、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治理和执法处罚等情况,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该市自主开发了露天采石场“掌上好好检查软件”。

企业员工只需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对照检查表逐项检查、逐项记录,软件就会自动生成隐患报告单和统计表,避免风险漏检、误检,保证了检查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B、以“五个一”为重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17年,瑞昌市按照江西省局要求,为所有非煤矿山企业下发“五个一”活动通知书,督促企业全面开展“五个一”活动。

一是开展一次全覆盖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全方位、全过程辨识企业周边环境、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按照《江西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用指南》,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并建立管控责任清单,明确管控层级(企业、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企业建立了管控措施清单,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二是开展一次全面隐患排查治理并上线运行使用信息系统。该市正常生产的非煤矿山企业按照信息系统“两个15天”要求上线运行,全部实现了隐患排查治理自查登记和闭环管理。

三是开展一次系统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标梳理。全面系统梳理企业内部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现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标准化。

四是开展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于警惕”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故发生概率的大小。非煤矿山企业,尤其是露天采石场采矿专业人员缺乏,员工安全意识差、自我管控能力不强。在非煤领域,培训比监管还要重要。不重视员工培训,就是为事故煽风点火。该市切实落实安监、企业双培训制度。政府依托职业中专学校成立了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每年安排不少于30万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一些企业养成了“每天晨会提醒、每周班组学习、每月全员培训”的常态,确保员工岗前、在岗、换岗培训到位。常态化的培训工作,强化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技能。

五是开展一次彻底的反“三违”集中行动。“安全两天敌,违章和麻痹。”该市每年都要专项部署非煤领域“反三违”行动,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了反“三违”规章制度,及时纠正、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重点查处严重习惯性违章、一般习惯性违章行为,坚决防止因人的麻痹大意、失职、差错、技术、精神等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2016年以来,企业纠正“三违”行为137条,其中16家企业被给予行政处罚。


C、以“五个必须”为保障,严把复工复产验收关口

复工复产,易发事故。瑞昌市严格执行《江西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停产停建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执行谁签字谁负责、谁许可谁负责的复工复产检查验收制度,按照员工必须培训、法人必须过问、专家必须验收、部门必须审核、市长必须签字的“五道槛”要求,落实责任,层层把关。

2017年春节后一段时间,该市28家矿山企业因验收不过关而没有复工复产。


D、以严格执法和隐患约谈为抓手,力促隐患闭环管理

一是保持严格执法高压态势。有时候,罚款推动不了矿山企业问题整改。该市采取“打蛇打七寸”的手段,对非法开采坚决以关闭取代罚款,以停产整顿取代经济处罚,对拒不整改或长期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实行停止供电、停供火工品的措施。严格落实长期停产、资源枯竭、安全保障能力低的矿山企业退出制度。从严管理、从严执法提高了企业管控风险、消除隐患的主动性和自律性。7家矿山企业因整改不力被予以行政处罚。

二是通过隐患约谈传导压力。“没有拉不直的绳子,没有消不除的隐患。”近年来,该市“小题大做”,制定了《安全生产隐患约谈制度》,变事故约谈为隐患约谈,变约谈安全负责人为约谈企业法人,约谈关口前移,有效防控隐患演变成事故。约谈对象不论级别高低,该约则约,该谈就谈。有时候甚至出现科级干部约谈国有企业的处级干部的情况,2016年以来,该市年平均约谈企业法人21人次,这种“红红脸、出出汗”的约谈,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E、以“示范企业”为引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绳子总在磨损地方断裂,事故常在薄弱环节发生”。2017年,瑞昌市在总结前期隐患排查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实干创新,在试点中实验,积极探索企业风险管控建设工作。以武山、亚东、苏瑞采石场作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试点单位,按照省安监制定的地下矿山、露天采石场、尾矿库风险分级管控流程,绘制了全市非煤企业风险辨识“四色图”,通过四色图了解企业风险点和风险管控手段,一揽子解决了企业风险在哪里,企业风险如何防控的问题。

有的企业还自主创新方法,在显眼位置、必经路段、工作场所实行了二维码扫风险举措,企业员工、监管人员只需用手机扫扫企业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就知道企业的风险点在哪里,防控措施有哪些。同时,根据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数据,确定企业风险等级,划定“红橙黄蓝”风险标识,想对应地按照“侧重监管、监管加服务、侧重服务”的模式,对企业实行精准化执法和差异化管理。不妙年度监管计划严格按照前一年企业风险管控情况,将评级低的企业作为年度检查抽查重点,真正把监管重心放在源头,放在薄弱环节,放在堵塞漏洞上。

图为瑞昌市规范非煤矿山安全源头管控。记者 朱淳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