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本报记者 朱淳兵 摄影报道)“今年你们到这里来祭祖,村庄还比较陈旧、陈杂,明年这个时候再来这里祭祖,我们一定给你们一个全新的环境,让宗亲们感受一下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4月3日(农历二月十八日),来自湖北省阳新县韦源口镇、武穴市四望镇,江西省瑞昌市洪一乡200多名朱氏宗亲齐聚在瑞昌市夏畈镇港南村下朱自然村祭祖,下朱宗亲朱国良、朱国振等人对前来祭祖的宗亲们这样表示。
夏畈镇港南村下朱自然村,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古村落,村民全部是朱姓。元朝中后期,朱君守后裔四世孙朱道通从兴国东溪(今湖北省阳新县木巷镇田坂村)迁至瑞昌甘露乡符阳坂苦竹巷(今夏畈镇下朱自然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朱道通生朱志友、朱志朋。朱志朋迁戴家岭。朱志友生朱子政、朱子贵两兄弟。长子朱子政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迁至洪一乡朱家湾,该分系共繁衍11庄,目前已有人丁达2000余人。
明朝末年,朱子政第十一世孙朱加友、朱加隆又分别迁至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韦源口镇三保村田家林压和湖北省武穴市四望镇铁石朱家垸两地,不断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尤其在明朝时期,朱姓作为皇族,在全国受到普遍尊重,人丁发展特别迅速。尽管宗亲分居多地,但那份血浓如水的亲情,自始至终没有因路途遥远而割断。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前不久,作为都是从下朱自然村朱道通公繁衍下来的子孙,瑞昌市洪一乡朱湾村的朱氏宗亲,特地联谊湖北省阳新县韦源口镇三保村田家林压、武穴市四望镇铁石朱家垸两地的朱氏宗亲,一同到下朱自然村朱道通公的坟前祭祖。正是彼此之间都怀着对宗祖无限崇敬、对宗族事务无限热诚的心情,得到了积极响应,大家一致同意参加朱氏宗亲联谊和先祖祭祀。
3日上午,60多辆轿车分别从三地出发,齐聚在下朱自然村,一时间,整个村庄一片沸腾,200多名宗亲带着鲜花、水果等祭品,专程来到自己的老祖宗祠堂和坟前,举行了一个隆重而且文明、环保的祭奠仪式,大家向历代朱氏先祖灵位敬香,行三拜九叩大礼,亲情穆穆,古意森森。祭祀大地,报天地覆载之德;祭祀祖先,报先辈养育庇佑之恩。
“江之长必接其源,树之大必连其根。”宗亲们前来祭祖,得到了下朱宗亲的盛情款待。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宗亲,下朱宗亲早早就买来了好酒好菜,并请来的厨师,在祖祠里摆下了20多桌酒席,宴席的菜肴,荤素搭配,十分丰盛,应有尽有。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宗亲之间相互倾诉各自的相思之苦,虽然绝大多数彼此不曾谋面,但是大家都一见如故,共同缅怀祖先业绩、畅谈宗族渊源、共商兴族大业。
“恩情似海世代铭记不敢忘,祖德浩荡弘扬继承传千秋。”宗亲们表示,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为后人更加之腾达,是为宗族更加之辉煌发达。召开盛大清明祭祖仪式,既是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也是在启迪后辈奋发有为。大家当以全族利益为重,不分支系,明礼诚信,精诚团结,互通有无,族亲融合,互帮互助,共谋发展。
吃完饭,宗亲们绕着下朱自然村走了一周。下朱宗亲向大家介绍,该村庄共有130多户近千人口,尽管目前村庄还没有整治,相对陈旧,但已经被瑞昌市委农工部、夏畈镇人民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点。由于人口多,这里准备安排两个省级点和一个市级点,并且作为中心村、样板村进行规划打造。
“虽然目前村庄比较乱杂,下一步,对比较破旧的民房进行拆除,对村内的一座土砖窑,也准备关停拆除,规划建设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休闲广场。如果能进行有效、有规划的整治,明年你们再来祭祖,将是一个崭新的新农村展现在大家的前面。”下朱宗亲朱国良表示。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弘扬家族文化和传承家风的时节,也是联系联络亲情、族中议事、教育族群、训诫不良等功能的一种方式。家族都是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也是国家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建设,也离不开家庭和家族的努力。通过祭祖,我们大家就能尊祖敬宗,感恩报本,和睦族亲,团结族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正能量。明年,我们再来祭奠先祖时,相信是在一个充满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里举行。”洪一乡朱湾村宗亲朱淳玉、朱槐金等人表示。
图为朱氏宗亲祭祖。记者 朱淳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