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公告: 江西德兴招商引资实现首季开门红【投票】2017.3.15.江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投票】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公示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公示市场信息报社工作证件申领登记表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重建传统油榨坊留住久违的乡愁 瑞昌市肇陈镇村民柯昌茂传承“非遗”技艺见闻
来源:市场信息报 作者:朱淳兵 时间:2018-04-07 



市场信息报讯(本报记者 朱淳兵 通讯员 詹小勤  摄影报道)用电带动的大型圆碾盘、古铜色的巨型木制油榨、堆积如山的油茶籽、压榨用的木制排拴、木杖撞击楔子的声音、四处弥漫的茶油清香……清明时节,记者在位于江西省瑞昌市肇陈镇大林村八龙头自然村的柯氏乡琴食用油公司看到,这座用传统手艺进行榨油的油榨坊,仿佛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久违的乡愁。

据介绍,这是一座传统的油榨坊,也是九江市境内仅存的一个油榨坊,只是规模比以往的大。一般的油榨坊,只有1部手工木油榨,这里共有6部手工木油榨。“这些木制老油榨,都是我从民间收集来的,由于随着机械化的普及,这种传统的手工木油榨,几乎在民间消失,即使有油榨在,也是闲置在一边不用。因为年久失修,这些老手工木油榨往往都是破败不堪而无法使用。由于传统榨油工序繁琐,加之出油率较机械榨油要低很多,这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十分红火的老榨油作坊,现在已经淡出了群众的生活。”62岁的油榨坊的主人柯昌茂告诉记者。

柯昌茂告诉记者,采用手工木制油榨榨油的方式,非常悠久,已经有数千年历史,过去在这一带非常普遍,现在临近失传。这种古老而又传统的榨油的方式,共有选料、去污、烘焙、炒籽、碾粉、蒸馏、扎饼、上榨、撞榨、出油等1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非常传统、非常专业的纯手工艺,看上去非常简单,操作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为了了解每一道工序,柯昌茂的妻子谈喜菊特地给记者进行了逐一介绍。榨油师傅首先将选好的茶籽(或油菜籽、花生、芝麻、黄豆等)倒进斜放在灶台上的锅里,边烧火边用木铲搅拌,将油茶籽炒到半焦状态,再用石磨将籽粒碾破,用碾槽碾成粉状后用蒸桶蒸熟。蒸熟的油茶粉被倒在铺好的稻草上,由师傅用脚踩紧成饼状后加上两个铁箍固定,最后被放进用偌大的杂木树做成、中间被挖空有如枪膛一样的“榨油机”中。此时,师傅们会用坚硬的木制排栓,分上下两层排放在已做成饼状的油茶饼的旁边,然后将楔子插入排栓之中,最后由多人合作,喊着统一的劳动号子,一起用力,用长约两丈、重约100公斤的油杖锤猛击楔子,使油茶饼不断被挤压,黄灿灿的茶油也就从这部“榨油机”底部的小孔缓缓流下来。

谈喜菊告诉记者,过去碾茶子,一般是用牛来拉动碾子转动碾籽,现在改为电动的,效率比过去提高了不少,除此之外,全部采用传统的纯工艺。从开始炒油茶籽到榨出香气四溢的茶油,整个流程约需5小时左右。“这种油榨坊,过去非常普遍,也是人们生活必备的一道手艺,到现在的踪影难觅,大约有二三十年时间了。”谈喜菊说。

“在我童年记事起,就经常跟随爷爷、父亲他们到附近的油榨坊榨油。那时候,榨油都是一家一户的来到榨油坊榨油,或者几个家庭合伙榨一次油,碰上榨花生油或者芝麻油的时候,孩子们特别高兴,因为榨干了油后的涸饼,可以当零食吃,也是孩子们稀有的美食!每当想起过去的油榨坊,一股乡愁在心中腾起!”柯昌茂向记者介绍。

柯昌茂告诉记者,他家世代都是农民,他小学没有毕业就当了农民。改革开放一开始,头脑活络的他就到集镇上做皮鞋卖,生意十分红火;后来,他又到北京发展,从事铝合金装璜,2004年就有了自己的小轿车,也挣到了人生最大的第一桶金。2015年底,当他从京城回来,看到附近的几家榨油坊,倒的倒了,有的早已不见踪迹,即使有的设备还在,但全部已经破败不堪,无法使用。想到岌岌可危、即将消失的油榨坊,急在心里,随即就产生了抢救保护这种传统手工艺的想法。

如何将这种传统的榨油技艺传承下来?经过多番考虑,柯昌茂终于提出了重建油榨坊的想法,此举得了妻子谈喜菊的大力支持。于是,他召集多名志趣相投的村民,从周边的湖北、湖南等地,先后花了100多万元,收集了6部散落在民间的手工木制油榨,其中5部是清朝末年生产制造,1部制造于民国时期,都是一些古老的器物,全部是由檀香木制成。2016年,柯昌茂、谈喜菊夫妇正式成立了他们的公司——柯氏乡琴食用油公司。“乡琴”是“乡情”的谐音,目的就是通过建设榨油坊,唤起人们过去的那份乡愁。

“我们夫妇的文化都不高,只上过小学,但我们敢想敢干,说干就干,想干的事情,就不喜欢会拖泥带水、优柔寡断。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建设,同年底,我的油榨坊正式建成,并于同年11月份正式投入运营。”柯昌茂说。

听说柯昌茂重新建起了油榨坊,十里八村的村民非常惊奇,有的特地赶来“观光”,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大家不仅惊讶于精湛的古老榨油技艺,有的还亲自动手参与整个榨油过程。不少村民们将自己种的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等,送到油榨坊榨油,在油榨坊榨出菜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芝麻油,扑鼻的香气四周缭绕,久违的乡愁便在村民心中又重新腾起。

柯昌茂还告诉记者,传统的手工木油榨榨油,优于现代化机械榨的油,主要就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油料中的营养成分。加上现在的人们,什么东西都在追求原生态,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就决定将这项手工艺传承下来。

谈喜菊告诉记者,建这家油榨坊,他们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以榨茶油为主,年产茶油10多吨,茶籽的来源主要从湖南、湖北、安徽以及本地多个油茶基地。目前,油榨坊可以日产200公斤茶油,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柯昌茂、谈喜菊夫妇的油榨坊建成后,不仅使传统榨油技艺得以传承,同时还延伸了产业链。目前,他们自己种植了200多亩油茶,已经即将挂果,还将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周边村民种植油菜、油茶、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当地许多贫困户也参与其中。

“我们建设油榨坊,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传承传统文化。目前,我们的油榨坊已经成为瑞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散基地。下一步,我们还将准备申请省级、甚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柯昌茂笑着告诉记者。


图为重建的传统油榨坊。记者 朱淳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