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本报记者 朱淳兵 摄影报道)今年,是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诞辰200周年的日子,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向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诞辰200周年献礼,向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不凡历程致敬,向德国民众展示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德国莱茵兰·法尔茨州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总局、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遇见中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系列文化展”将于6月至9月在卡尔·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市举办,江西省作为七个参展省市之一,将于6月1日至7月2日率先举办江西分展——“神韵江西中国味道”主题展,向德国社会和民众集中展示江西面貌和江西文化。
据悉,本次展览以“遇见中国”为主题,将向观众展示一个开放包容、现代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那么,到底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有幸入选领衔走出国门呢,让我们了解一下——江西传说中的“四菜一汤”:新余夏布绣、万安农民画、景德镇陶瓷和吉州窑陶瓷、乐安蛋雕和汤显祖戏剧。
1、新余夏布绣
夏布绣是以中国夏布之乡——江西新余盛产的夏布绣为绣地,以材质命名的绣种,俗称麻布刺绣。起源于北宋,流传于民间,已于2014年11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布绣前承民间精湛绣艺,后开夏布艺术刺绣先河,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夏布绣工艺与针法,将古朴的夏布艺术与刺绣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绣织的肌理美和物体空间的和谐统一,彰显出夏布绣艺术独特的个性和地域风格。
2、万安农民画
万安农民画是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的传统民俗绘画艺术形式。作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它根植于万安民间艺术传统的沃土,倾注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瑰丽的色彩达到了纯真、质朴的艺术境界。2014年1月2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万安县为“中国农民画之乡”。
万安农民画通过图片、实物、视频、表演等展示形式,生动展示江西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新变化、新面貌。
3、景德镇陶瓷和吉州窑陶瓷
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世,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景德镇陶瓷: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装饰方面,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
吉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作为江南地区(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的丰富烧瓷,经验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提高,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吉州古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因当时永和又为东昌县治,故又名东昌窑、永和窑。
吉州窑陶瓷: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独创的“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饮誉中外。
4、乐安蛋雕
乐安蛋雕是本土的一项优秀民间传统美术,它起源于明清时期民间送“彩蛋”习俗。在民间,每逢端午节或嫁娶添丁的喜事,亲朋好友、邻里之间都要送“红蛋”,寓意“喜事同享、圆圆满满”。后来,人们为了创新,有的把蛋染成五颜六色的“彩蛋”,或在蛋上画上各种花卉、图案、祝福字语。为了便于收藏,民间艺人又将各种图案雕刻在蛋壳上,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蛋雕”艺术品。
乐安蛋雕以浮雕为主,在仅0.3毫米厚的蛋壳上雕出图案,并保持蛋壳完整而不雕透。技艺上要做到心到手到,心手合一,刀法运用自如,力道恰到好处,只用一把平刀就能刻出山水花鸟、古今人物等,将万千世界在蛋壳上表现得栩栩如生。
5、汤显祖戏剧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据了解,江西省分展将注重本土化、立体化、互动性,在展览内容上将集中展示具有江西文化地标意义的“四菜一汤”:万安农民画、景德镇陶瓷和吉州窑陶瓷、乐安蛋雕、新余夏布绣和汤显祖戏剧。在布展形式上综合运用实物、图片、非遗手工艺展示等多元手段,达到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效果,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国、爱上江西。
据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渝州绣坊艺术总监张小红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夏布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新余市夏布绣艺术研究所所长吴婉菁将带着渝州绣坊夏布绣作品《马克思像》等随江西代表团作为中国文化交流使者出访德国马克思故乡—特里尔,向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献礼,向世界展示和推介中国江西·夏布绣。
据介绍,渝州绣坊创作团队旨在以“夏布绣”这一中国传统技艺作为创作手段,将马克思的素描肖像作为创作题材,进行刺绣艺术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为中德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贡献一份力量。需要指出的是:人物肖像在刺绣创作中是技艺要求和难度最大的内容题材,特别是在质地粗犷、纤维硬度高的夏布面料上,进行人物细节的刻画更是难上加难,为克服刺绣材质的制约,达到“粗中有细,细中有变”的视觉观感,绣制者们运用施针、稀针、透底虚实针等多种针法来分层绣制,粗细结合,从而使得人物五官、毛发的刻画更为细致、生动。
这就是传说中的“四菜一汤”,通过这次外展能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国、爱上江西!
图为江西的“四菜一汤”。记者 朱淳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