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通讯员 桂孝树 摄影报道)7月28日上午,九江市柴桑区新合豆条负责人曾高雨和柴桑区个体私营协会会长陈尚健以及蓝天教育负责人乐婷等一行人来到东风村看望103岁老红军战士陈凤英,新合豆条负责人曾高雨为老人送去2000元慰问金和和老人最喜爱吃的新合豆条。
在活动现场他与陈老及其家人亲切交谈,关切询问老人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他认为关心、帮助老人,敬重、关爱革命老前辈,敬仰英雄,服务社会,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作为本土生长的企业家,他在做好新合豆条的同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他看来红军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脊梁,是我们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大力弘扬和传承红军精神。并对对其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曾高雨说作为后人更应该感恩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安宁,革命先辈们是国家的有功之臣,要向他们学习,学习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崇高情怀,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学习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延安精神鼓舞斗志,胸怀目标,砥砺前行,为此他在努力打造“新合豆条”这一地方特产同时,更是积极响应政府帮扶号召,把企业扶贫运用到实践中去,一方面对贫困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其熟练掌握豆条工艺制作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打造虾稻共作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带动5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企业家应尽的责任,对于今后的打算他,希望能够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合豆条这一传统品牌,同时也希望新合豆条品牌文化像老红军优良革命传统精神永远传下去。
据了解,陈凤英老人出生于1917年,现居住在九江县沙河街镇东风村四组。老人原名黄青菊,出生湖北大悟县,1929年在老家参加少年先锋队,在生活改善委员会工作,1930年加入共青团,担任团支部书记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区苏维埃政府担任妇女主任工作。同年,敌人疯狂进攻苏区,全体苏维埃政府和机关人员编入红军在大别山进行反围剿斗争。老人当时编入红军红安独立师七师十九团,队伍经常在麻城、红安老君山、七里坪、天台山等地和敌人作残酷斗争。1935年10月在红安天河口战斗中被敌人围困,弹尽粮绝之后她和几名红军女战士被逮捕,最后被营救出来后与部队失散,流落到了九江县。断断续续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老人的心情格外沉重。在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日子里老人说:“当时在外四处漂泊,靠要饭为生,举目无亲又身无分文,敌人又在四处追捕,在那种环境下想找到党组织谈何容易,当时的处境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到的。就这样四处漂泊流落到沙河,几经曲折经人介绍最后在沙河成家。为防止敌人追捕,改名‘陈凤英’。”
解放初期,陈凤英积极投身建立新政权和土改工作,并担任了罗塘乡的副乡长,两次光荣出席在南昌召开的省代会,后因身体原因一直呆在家中。至今,老人还依稀记得当时一起参加革命的少数人的名字。她的同胞弟弟也是一位红军老战士,于1998年7月去世。老人说:“我从13岁就参加革命,出生入死,至今从未做过半点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我问心无愧,想着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心中总是无限悲伤!
据悉,解放后,因陈凤英当时未与老家联系上,当地民政部门还以为她牺牲了,将她直系亲属按照烈士家属进行了抚恤,直到1982年老人回老家寻找到亲人后,当时家乡的亲人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连连称奇。为进一步证实此事,爱心人士陈尚健前不久特意到红安县查阅档案。由于当时通讯落后,加上老人没联系上老家亲人,大家都以为她牺牲了,因此当时按照烈士家属给予了优抚(后按规定取消),熟悉老人这段历史的人都说,老人也是一位“活着的红军烈士”。
在活动现场,通过交谈记者发现,陈凤英的大女儿胡菊华年龄已过古稀之年,身体依然健康,儿子胡宝华也是年近七十,但是从他们的脸上一点也看不出他们已是七十高龄的老人。当记者问及他们家人为何每个人都是长寿之星,且身子骨如此的健康。他们说与平常良好的的生活习惯有关,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并且每天保持运动。看着百岁老红军陈凤英满脸开心的笑容,记者心里也感触很深,想象老人家一路走过的艰辛。让人无不为之赞叹,当今的中国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就是因为有无数个像陈凤英一样革命先烈的默默奉献,记者在心里祝愿老人家身体永远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