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公告: 江西德兴招商引资实现首季开门红【投票】2017.3.15.江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投票】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公示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公示市场信息报社工作证件申领登记表
当前位置首页区域经济
朱中拔养蜂脱贫记
来源:市场信息报 作者:朱淳兵 余振华 时间:2018-10-21 


本报记者 朱淳兵 通讯员 余振华 摄影报道


1958年出生的朱中拔,是瑞昌市洪一乡朱湾村6组的村民,也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由于忠厚老实,家境贫寒,是出了名的贫困户,至今刁然一身。国家正式启动精准扶贫政策时,就被乡、村纳入精准扶贫对象。

2015年,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朱中拔,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有几个外地人专门来到朱湾村养蜂,才了解到蜂蜜在市场上十分看好。经过几次接触,朱中拔从养蜂人那里了解到,养蜂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致富快的好项目。

小时候,朱中拔也曾经有过养蜂的经历,那就是与父亲一道,用土法制作蜂桶来酿制蜂蜜,但中间断断续续。朱中拔所在的村庄,自然环境非常好,常年有不同的鲜花盛开,是养蜂的好地方。

正因为环境好,经常有外来的蜂群涌到这里来采花,他就在木桶内洒些酒,蜜蜂闻到酒香后,就集体飞到木桶内“安家”。于是,他就将蜂桶带回家,放置在家门口的一处空地上,慢慢地养起蜜蜂来。

或许这就是它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于是,他把想法告诉跟自己结对子的乡村干部,得到了鼓励和大力支持。于是,朱中拔决定依托当地自然环境,采用土法酿制蜂蜜,大力发展养蜂产业。

养蜂,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起初由于不懂技术、疏于管理、缺乏经验,朱中拔引种的10多箱蜜蜂,不是幼蜂发育不良,就是成年蜂大批死去,蜂场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

后来,他虚心向专家请教,向师傅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跌倒又爬起,2015年底,他养殖的蜜蜂扩大到20多箱,年产出蜂蜜达300多斤,按照市场40元/斤的价格计算,单养蜂的收入就达1万余元。朱中拔的甜蜜事业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朱中拔采用土法酿制蜂蜜,不同的季节就有不同的蜂蜜,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就采百花蜜、油菜蜜;夏天有枇杷蜜、枣花蜜;秋天有芝麻蜜、柑橘蜜;冬天有荞麦蜜、五倍子蜜。而且他所采的蜂蜜,全部纯天然,不搞任何加工,市场行情十分看好,总是供不应求。

由于有了养蜂经验,蜜蜂不断分箱,到了2016年底,他养殖的蜜蜂扩大到30多箱,年产蜂蜜达600多斤,养蜂的收入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实现当年脱贫。

今年,朱中拔养殖的蜜蜂已经扩大到50箱的规模,预计今年产蜂蜜可达900斤左右。按照市场上纯蜂蜜40元/斤的价格,年产蜂蜜可达近4万元左右。

如今,村民们都跟朱中拔开玩笑说:“你家的钱娄子又要加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