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本报记者 朱淳兵 江西信息采集中心 余振华 摄影报道)近日,从北京传来消息,素有江西抚州“都江堰”之称的千金陂——中洲围灌溉工程,“申遗”以高票顺利通过初评。
据悉,2月28日,国家灌排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2019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候选初评会。经过前期筛选,内蒙古河套引黄灌区、抚州市千金陂——中洲围灌溉工程、福建省福清市天宝陂工程三个项目参加评选。会议由国际灌排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灌排委员会秘书长丁昆仑主持,会议特邀国际灌排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水科院原总工程师高占义等8位权威专家组成评审组。
千金陂,位于抚河大桥东端上游1000米抚河与干港的分叉口处,它是一条用石块砌成的长坝,像一条巨龙卧在水中,用“龙身”挡水以抬高水位,减缓流速,将抚河水引入灌区,是古时抚州人民运用勤劳和智慧修建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被称为抚州的“都江堰”,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自古以来,抚州就是重要的农业地区,水利建设在抚州一直被人们所注重。由于抚州城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水患。古代抚州劳动人民修建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其中以千金陂水利工程最为著名。据史料记载,唐高宗上元年间(公元674—675年)曾兴修河堤多次,拦水归正道,但不久又被冲毁。唐肃宗上元年间(760年),抚河水泛滥成灾,沙土淤积,良田土地逐渐荒芜,百姓无地可种,生活极其艰难。知府率领百姓,修筑了一道陂,取名为华陂(千金陂前身),以期让河水步入正常河道。后来,此陂屡遭洪水冲击,屡废屡修,费置千金,故名千金陂,或称千金堤。
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曾撰书《千金陂碑》志,记述了当年防洪筑堤的情况。明万历六年(1578年)千金陂修复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写下了赞美诗文《千金堤赋》,赞颂朝廷做了一件对民众具有意义的事情,并铸了一只犀牛放在河堤上,以镇蛟龙作乱。
现在看到的千金坡遗址,就是明万历年间所筑。对于千金陂,历代文人题咏甚多,留下了不少优美诗章。如清代文学家李来泰的《千金陂》诗云:“土塍已续华陂绩,渤海平原次第寻。冉冉溪光抱城珥,畇畇原野地流金。五峰云色频来往,万壑秋声自浅深。木叶桃花无恙否?灵山风雨亦潮音。”八大山人也作过一首七言古诗《千金陂》(见胡亦堂《梦川亭诗集》康熙戊午年刊刻本)。
2009年,抚州市在千金陂干港河口下游约900米处兴建作为抚河橡胶坝附属工程的翻板坝,其功能则与当年千金陂大致相同。近年来,抚州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实施抚河生态修复工程,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千金陂将与文昌里、文昌桥、拟岘台等景点联成一串抚河“珍珠项链”,这座极具历史意义的抚州“都江堰”将焕发新的风采。
在评审会上,千金陂——中洲围“申遗”项目从基本情况、前期工作、历史沿革、工程特点与价值分析、灌溉工程遗产构成及申遗可行性分析等6大方面进行了汇报。
抚州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在评审会上作了发言:介绍抚州市情;强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专职人员及经费;高层次推进,千金陂“申遗”写进了省政府生态建设行动意见、市政府工作报告;下一步计划,结合抚州生态文明建设,全心保护、全面宣传、全力传承千金陂遗产。
专家评审组听取了汇报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质询,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经过最终投票,千金陂——中洲围申遗项目以高票顺利通过初评。
据了解,下一步,抚州市水利局将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申报材料,做好千金陂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迎接今年5月份国家灌排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现场评审,并于6月份向国际灌排委员会正式递交“申遗”文本,9月份力争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