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本报记者 朱淳兵 本报江西信息采集中心 余振华 摄影报道)只因为10年前的一次造地增粮,导致村边的一条河流改道。经过10年的洪水冲刷,靠近村边的堤岸每年都有崩塌,村民担心洪水会影响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决定凑钱将现在的河道改向到原来的老河道。然而,河道疏通后,却被有关部门定性为违法,要求进行回填。面对已经疏通了的河道要被重新回填,村民们却不同意,与当地政府产生了隔阂。近日,记者来到修水县杭口镇下杭村采访,了解到情况的原委。
1、 担心水患,村民凑钱整修河道
“如果不是2009年造地增粮时破坏了河堤,改变了河道,就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这里是山峰水,洪水来时,就象猛兽一样,来势凶狠,洪水泛滥,一片汪洋。我们年年盼望政府能给予立项改造,一直没有指望,就决定凑钱改造,却被认定为违法,我们就是想不通!”近日,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下杭村一组、十八组(两组原为老一组,后分两组)多位村民向记者反映,他们对当地政府的一些做法表示不能理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民改变的河道,名叫杭口水,属于修河的一条支流。该河流穿越了该县上杭、新湾、杭口三个乡镇,生活在沿河的人口达6万余人。由于该河流地处幕阜山脉深处,每到雨季来临,水流落差非常大,山洪一旦暴发,水流太急,来势非常凶猛。历史以来,沿河人民饱受洪水之苦。
2017年6月24日凌晨2时许,杭口镇原党委书记匡美建、干部邓旭、程扶摇三人在察看汛情途中不幸被洪水冲走。后经多方寻找,除程扶摇的尸体找到外,至今没有匡美建、邓旭两人的任何信息,这里的暴雨和洪水,一直是当地群众一个沉重的话题。
2、 记者目击,疏通的河道在回填
杭口镇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故里。杭口镇位于修水县域中部,总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辖10个行政村,驻有22个县直、镇属机关部门和厂矿企业。
记者首先来到下杭村对岸的雷岭村,两村仅一河之隔。记者现场看到,已经疏通又正在回填的地方,主要在雷岭村这边的河床上,现场有两台机车正在作业,将已经疏通了的河道进行回填。
记者发现,靠近河边的一大片土地,实际是一片沙洲,经过了土地平整,也修建了新的沟渠,但地面上基本没有什么庄稼。“这些地方进行土地平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上面全部是砂石,不可能长出什么庄稼!当地政府为了出政绩而搞的面子工程!”下杭村70岁的村民章拔金对记者说。
“2009年,这片沙洲是以下杭村的名义进行造地增粮;2018年,镇里又以雷岭村的名义又再次进行改造,仍然是那一片沙洲,去年还占用了我们的老河床,一个地方以不同的名字进行重复平整,真怀疑他们是在套取国家资金!”章拔金说。
“如果不是屡次在这片沙洲上作业,填土砌堤,导致河道改道,原先的河道已经堵塞,洪水就根本不会改道冲刷到我们村庄的河岸。我们自己出钱疏通,又被说成违法!”村民张小何也表示不能理解。
3、 村民反映,疏通是为恢复原状
事实上,为了疏通这条河道,下杭村村民商量了好几年,也争吵了好几年,“关健就是没有钱,每年申请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由于修水需要治理的河道太多,申请都是石沉大海。于是,我们决定凑钱来疏通,没想到竟然被认定为违法!”69岁的村民张其伦对记者说。
“如果不是历年来的洪水对村庄造成威胁,我们也不会花这笔冤枉钱来整修河道。去年底,一些青壮年劳动力从外地打工回来,担心大家外出后,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会发生意外,大家就决定凑钱疏通原来的河道。”81岁的下杭村老村党支部书记张其中也告诉记者。
记者站在下杭村一组望着对岸,发现已经疏通又正在回填的河道与上游河道相连,比现在的河道通往下游,距离更短、更直接,而上游的水经现在的河道流向下游,则弯了一道长长的河湾。由于长时间遭遇洪水的冲刷,靠近村庄的河岸被冲塌了多处,甚至对河沿上的一道水渠的坝基也冲塌了。
“我们疏通并准备重新整修这条河道,目的是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恢复河流原状,毕竟原来的河道不在这边,再说,对岸是沙洲,我们这边是肥沃的良田,保对面的沙洲而毁我们这边的良田,确实不划算!”章拔金说。
4、 有关部门,擅开河道属于违法
“2018年12月29日,大家决定疏通河道时,我们对疏通的地方进行划线打桩,村支书邓高明也到场,而且国土所的黄朋也表示支持;今年大年初四正式开工,3天时间就疏通了老河道。”章拔金告诉记者,“第四天,镇政府就来人制止,称我们违法!”
为了阻止回填河道,村民张木生、张小金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还发生了冲突,并被当地派出所治安拘留。
在杭口镇政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万民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修和改变河道,未经立项、设计和规划,肯定是属于非法行为。
“我们杭口水,属于典型的山峰水,来得急,去得快。下杭村的上游是雷岭村的王家山,山体非常硬,洪水经过在那儿撞击后回旋,再流向下游。遇上暴雨天气,就会洪水泛滥。因为水流落差太大,水流太急,水土流失严重。每年的防洪是我们镇的重头戏。”万民福说。
“由于杭口村地势低洼,一直是我镇的防汛重地。雨季又要到来了,一旦暴雨来临,洪水泛滥,不要说没有经过加固的河道,整个下游就会深受其害。”万明福说。
万民福告诉记者,之所以抓走了两名村民,主要是他们多次阻止项目建设,围堵攻击工作人员,对抗地方基层组织,现已引起上级部门高度重视。
“原本只是想教育一下他们,没想到他们还通过微信的方式威胁我们的干部,公安部门认为这两位村民的性质恶劣,就决定对他们进行拘留!”杭口镇党委书记万冈在电话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下杭村1组、18组未经设计、审批私挖河道,造成重大防洪隐患、大面积水土流失及群体矛盾纠纷,经水利、司法、国土等部门权威认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各部门联合执法,已对该两组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立即恢复原河道,但该两组始终未整改。”万冈告诉记者。
在修水县自然资源局和修水县水利电力局,记者得到的答复基本与万冈、万民福的说法一致,同时也承认2009年与2018年两次土地整治存在部分土地重叠的问题。
5、 当地政府,正在争取维修项目
万冈告诉记者,考虑到下杭村一组和十八组的实际,杭口镇党委、政府也出台了整治河道的整治方案,目前正在送审,还没有确定下来。“下杭村1组、18组所反映的2017年河道受灾情况在全县范围较为普遍,灾后已力所能及作了疏浚护岸处理,且目前已向水利部门争取维修项目。”万冈说。
不过,对于万冈、万民福他们所说的方案,下杭村一组和十八组的村民并不认同,认为河道改造必须是全方位的,而不是修修补补,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
“10多年来,饱受洪水之苦的下杭村一组和十八组的村民,为了恢复原来的河道,筹划了好几年,也争吵了好几年,施工了3天,疏通了原来的河道后就接到了‘停工通知’,还被认定为违法。”张小何说。
当“自己出钱疏通河道”梦碎时,下杭村一组和十八组村民们认为,他们所疏通的河道,不只是要跨越杭口水一段200多米的河道和饱受洪水冲刷的堤岸,还需要跨越同当地政府的种种分歧。
“我们这里是山区,每逢雨季,洪水格外湍急,极易突发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仅靠修修补补,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要全面地整修和加固!”张小何的说法也代表了当地村民的想法。
6、 村民呼吁,河道整修刻不容缓
“修水县地处山区,每逢雨季,极易突发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防汛抗洪是当地干部群众几乎每年必经的考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是当地的第一民生工程。”万冈对记者说。
下杭村一组81岁的村民张敦富告诉记者,由于山区,每年都要发生几起大洪水,几十年来,他们亲眼看到,在这条河上有几十人失去了生命,但没有具体统计,主要原因是山洪水来得太急,让村民防不胜防。
“2017年6月24日的那场洪水,将我们杭口镇原党委书记匡美建、干部邓旭、程扶摇都冲走了,除程扶摇找到尸体外,匡美建、邓旭两人至今没有下落,因为他们都是公职人员,所以在全国的影响都很大。事实上,因山洪暴发淹死在这条河上的村民则更多!”章拔金心情沉重地说。
“我们修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幕阜山脉,大山深处,河流密布,几乎都是修河的支流,需要整治的河流也太多,地方财政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将所有的河流全部进行整治,我们目前是尽最大的努力,只能对水毁的地方进行修修补补。”万民福对记者说。
“作为秋收起义的发源地和国家级贫困县,修水县的地理位置也十分特殊,山区人民饱受洪水之苦已久了,整治河流,疏浚河道,造福老区人民的这项民生工程,就显得刻不容缓。”作为老党员、下杭村老党支部书记的张其中忧心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