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岗位留给残疾人。近日,记者从就业局解到,今年该局为残疾扶贫人员开设公益特岗帮扶。乡村开办的农家书屋安排13名残疾人做管理员,企事业单位门卫、保绿、手工制作等安排残疾人16人。
“我视力很差,女儿视力不好,老婆去年不幸得了重病,让紧巴巴的日子雪上加霜。自从乡镇府给我安置农家书屋做管理员,每月有一定的生活补贴、加上有低保收入,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今年55岁的高丰镇永兴村孙荷水告诉记者:“有了图书室,经常有人来看书聊天,这样日子也好打发些,对健康也有益。扶贫干部还隔三差五买菜、鱼、肉买油米,帮我改善伙食。
为残疾人就业园精心选苗育种。市残疾、就业局为保障困难人员就业和生活费劲心思。两部门联手在21个乡镇157个行政村相继办起了图书室安排残疾人做图书管理员工作,在为广大农民朋友送去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为当地残疾人送去了就业的希望。就业局为每位图书管理员每月发放公益补贴300元。
好技能传授扶贫户。为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市人社与各街道乡镇、农业、畜牧等部门紧密衔接,集中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精准扶贫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呈现“亮点纷呈”。一是培训对象精准,以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劳动能力和培训需求的农村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至少开展一次免费就业技能或创业培训;二是培训工种丰富。建立就业技能培训与岗位需求对接机制,开展“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精准培训,培训工种达10多种;三是培训方法创新,突出打造“家门口”培训模式,真正做到“学校开在家门口,培训送到田头间”。四是数据信息录入准确,依托各街镇农村贫困劳动力“一库三册”数据信息,录入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使培训信息录入更加精准。
好信息推荐高校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当好护花使者。瑞昌在市、乡镇保障所专门配备了一至两名大学生就业“情报员”,密切关注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的动态去向、择业需求、培训愿意等情况,为他们提供免费就业创业全程服务。陈青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但因为家庭经济不太好,苦于没有多少资金。大学生就业情报员得知她的情况好,主动把大学生创业货款政策介绍给她。现在她用免息担保贷款的5万元资金开起了服装店。大学生情报员又得“得寸进尺”让她抽空参加了免费的创业培训课,在创业老师的指导下,陈青根据创业从个人的特长出发,因为女孩子时尚会打扮,进的衣服搭配别致,衣服质量好、价格实惠,吸引了众多的顾客纷纷购买,生意打理得风声水起。
据了解,该市这些大学生专职就业“情报员”都是经过考核上岗的,他们必然熟悉国家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政策,了解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情况,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情报员们还适时在一起总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好的典型事例、重大活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特别是注意反映工作中带有创新性的做法和经验及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截止目前,情报员们已经帮助1100名大学生推荐就业,扶持64名大学成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