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战士吴允中诞辰100周年 根据录音与文字资料整理
编者注:通过对历史的解读,能够对帝国主义的本性有更清晰地认识。
一、局部战争是怎样发展为世界大战的?
二战是由德意日三个法西斯侵略国,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帜,向英法美势力范围内的半殖民地弱小国家进行武装侵略开始的。
(一)日本军国主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39年8月武装侵占了中国东北全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在内近半个中国;意大利1935年侵占了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1939年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德国和意大利1936年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占领了西班牙的北部和西属摩洛哥;意大利占领了西的南部和巴利阿里群岛;德国1938年至1939年春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些不宣而战的德日意法西斯侵略战争,从太平洋西岸的上海经过阿比西尼亚到大西洋东岸的直布罗陀,蔓延了这么广阔的地区,卷入了亚非欧三洲的5亿多人口。
(二)这些侵略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主权,占领了被侵略国的土地,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损害了英法美在这些国家所取得的利益,彻底破坏了英法美在一战后为保持其分赃所得利益和世界霸权而建立的国际关系制度。这个制度的基础,在欧洲是凡尔塞条约及一系列其它条约,在亚太地区是九国公约。被侵略国的人民对侵略者进行了了英勇不屈和极其艰苦的抗战。
当时英法美的综合国力虽然大于德意日三个侵略国,但他们却对侵略国的侵略战争采取放任、纵容甚至帮助的“不干涉”政策。这是因为他们要牺牲被侵略国,让侵略国在得到好处之后去进攻苏联。等侵略国和苏联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他们再出来收渔翁之利。1939年8月中旬,英国首相张伯伦派他的特使威尔斯到德国秘密谈判,提出英法美与德国联合进攻苏联的建议。
若德国一旦攻苏,日本也就可能北攻苏联,而不会南下侵犯英法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这种情况如果出现,英法美就可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消灭苏联,重新控制德意日。
而希特勒了解英美法的意图是要他去火中取栗,然后他们坐收渔人之利。同时德国当时对英法防务已经摸得很清楚。希特勒当时的战略意图是:避免两面作战,先稳住东方,待打下容易打的西欧,再以大半个欧洲的力量,迅速打下苏联,然后向东南出中东夺取世界最大的油气资源产地,与日本会师,对付美国。
(三)英法美放任纵容鼓励侵略者的政策,终于导致德国法西斯悍然在欧洲进一步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政治上经济上与英法有极密切关系的波兰发动了猛烈进攻。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争霸的战争开始了。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范围也扩大了。
(四)美国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战争,不仅放任纵容,而且一直在出售战争物资给日本,发战争财;1941年春夏之交,美国还进一步酝酿召开东方慕尼黑会议,打算牺牲中国,求得日美妥协,使日本放心北攻苏联。日苏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之后,由于德国进攻苏联,美国促日本北攻苏联的打算还在进行。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才对德意日宣战。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英美法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把全世界5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拖进了世界大战之中。
二、“海狮”突然转为“巴巴罗萨”
德国法西斯用“闪电战”的战略战术,半个月消灭波兰军队占领了波兰;1940年4月开始侵占了丹麦和挪威、比利时、荷兰,把英法联军围困于敦刻尔克一带,迫使这33万英法联军抛弃全部装备,渡过加莱海峡逃到不列颠群岛。法国这个号称世界强国的国家,交战不到一个月就宣布投降。希特勒下令进行“海狮”计划(进攻英国本土的战役)的准备,封锁英伦三岛,集中飞机猛烈轰炸英国。
正当进攻英国本土的准备工作紧张地进行时,7月31日,希特勒却在贝尔霍夫举行的最高军事会议上决定了准备发动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的要点,并要求这个作战计划的第一个方案应于1940年夏末拟成。9月11号,希特勒下令无限期推迟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对苏作战的第21号指令,即“巴巴罗莎”计划。
是什么原因导致战争风云如此突变呢?
(1)、英国人的诱饵
英国对德宣战后,依然抱着"体面和平"的幻想。这个信息,是1939年9月下旬通过一个与英德双方高层都有"友谊"的达勒鲁斯带给希特勒的(他是以瑞典商人身份来往于两国之间的情报贩子)。两国之间的密使往来一直没有断过。
(2)、 德国人的阴谋
法国投降后,进攻英国本土的战争日益迫近,但英国强大的海军是德国渡海入侵的一大障碍。于是希特勒根据此信息,采用秘密策反和军事威胁相结合的策略,期望策动英国“主和派”把以丘吉尔为首的主战派赶下台,掌握政权后与德国媾和,以达到不入侵而胜的目的。
这个策略是希特勒的外交顾问卡尔.豪斯豪弗和艾尔伯特.豪斯豪弗这父子俩建议下形成的,执行人是艾尔伯特.豪斯豪弗,具体领导人是德国副元首鲁道夫.豪斯。
德国的策反的对象是英国原副首相兼外长,已经被丘吉尔下放到华盛顿当大使的哈利法克斯以及以他为首的“主和派”,策动他们起来推翻丘吉尔政府。
(3)、HHHH先生行动
英国这是正处于十分困难之中,渴望“东欧有个第二战场”(丘吉尔语),把德军吸引过去,使英国喘过气来,在得知德国寻求和平的信息之后,就将计就计,组织了一个叫做S01的秘密机构,拟定一个《HHHH先生行动》的反策反诱行动方案。这个方案之所以叫“四H先生行动”,是因为它是以希特勒、鲁道夫.赫斯和豪斯豪弗父子俩为行动对象,这四个人的名字第一个字母都是H。
这个方案的目的就是欺骗德国,诱使它去进攻苏联,减轻对英国的压力,是英国缓过气来,继续进行维护英国利益的战争。
实施这个方案的主要方式是根据德方策反诱和的阴谋,诱骗德国相信:第一、英国有个以哈利法克斯为首的“主和派”,愿意与德国媾和,也希望苏联垮台;第二、哈利法克斯的支持力量很强,甚至可以得到英国国王的支持;第三、“主和派”正在准备推翻丘吉尔的政变,如果丘吉尔失去了信任票,国王就会请哈利法克斯组阁;第四、希望德方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它的和平诚意。
这个行动方案虽然是以哈利法克斯做主角,但他实际上远在华盛顿,并没有与德方密使艾尔伯特.豪斯豪弗见面;与豪斯豪弗秘密联系的是英国驻西班牙大使缪塞尔.霍尔。他原是英国的知名“主和派”人士,但在战争爆发后却成了主战派丘吉尔的亲信。丘吉尔把他派到马德里去当大使,表面上好像是把他下放,投闲置散,实际上是使他可以利用西班牙中立地位进行《HHHH先生》方案。
希特勒吞下了英国人放下的巨大诱饵。进攻苏联的准备日益加紧进行。到1941年春天,进攻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他焦急地等待英国“主和派”行动的确切消息。5月的第一个星期,终于得到了英国驻西班牙大使缪塞尔.霍尔告诉德方使者“英国政府内部不稳定,丘吉尔已经失去下院大多数人的信任”的消息。希特勒和赫斯认为要抓紧这个时机,由赫斯亲赴英国坐镇催促,他相信英国有“重要人物的亲密代表”等着与德方使者谈判。5月10日,赫斯自驾飞机赴英国,一到达就被扣押了。英国宣布扣押赫斯的消息,希特勒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只好宣布赫斯叛逃。策反和诱和的阴谋失败了,对苏联的进攻又箭在弦上,不能不迅速发动了,他本想极力避免两面作战,终于无法避免了。他只能企图迅速攻占苏联,利用乌克兰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等战略物质来和英国以及终究难于避免的同美国作较长期的战争,以实现他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
英国把德国法西斯祸水引向东流的诡计成功了。
三、拖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法西斯出动了190师,3350辆坦克,4000余架飞机,向苏联西部国境全线发动猛烈进攻,苏联军民奋起抵抗。
为了给艰难抵抗德军的苏联信心,英美当局在1941年冬就承诺要在1942年或1943年开辟第二战场,可是莫斯科战役使德军受到它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接着苏军又发动了强大的春季攻势,却使得英美大为吃惊,他们开始担心,苏联战后可能变得更加强大,对欧洲各国的重建要起巨大影响。因此,尽管英美一些职业军人,包括艾森豪威尔在内,都认为盟军有条件在1942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与苏军东西夹击,打败德国,1943年就可以结束战争。
可是英美政府首脑却决定,1942年不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而要盟军在北非登陆,去夺回被德军占领的英法殖民地。有意让德军在苏德主战场上更多地消耗苏联的力量。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局和随后苏军更为强大的春季攻势,全世界人民都为之欢欣鼓舞,可是英美首脑却更加害怕,决定1943年仍不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而在意大利登陆,让德军继续消耗苏联的力量,同时又阻止意共领导的反德武装力量在意大利法西斯统治垮台时夺得政权。
苏军库尔斯克战役大捷
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取得大胜,随即进行大规模夏季攻势。英美首脑这才决定1944年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不过这时主要目的已不是配合苏军东西夹击打败德国法西斯,而是害怕苏军乘胜西进解放全欧洲,他们是要为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抢得更多的地方。
四、流产的《伦肯计划》
正当苏联反法西斯主战场鏖战正酣之时,英美反苏反共的阴谋行动并没有停止。
1943年2月,美国驻欧洲代表艾伦·杜勒斯在日内瓦与德国代表进行与德联合共同攻苏的秘密谈判。1943年8月英美政府首脑和军方重要头子在魁比克开会,还专门研究了英美退出反法西斯联盟而与纳粹联合对苏作战的问题,只是由于苏军的强大夏季攻势,使他们改变主意。
英美并没有就此罢手。
英美在制订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代号霸王计划)的同时,还制订了一个《伦肯计划》的绝密计划。这个计划是根据1944年春英美情报机关对德苏两国情况的了解而制订出来的。他们当时认为,德国的败局已定。苏联经过三年多的苦战消耗已使苏军无力再进行如1943年夏季攻势那样强大的进攻了。在英美盟军登陆西欧之后,将是欧洲战场上的生力军,在战略上的主动性必强于苏军。
《伦肯计划》主要目的是阻止苏军进入东欧和德国,确保苏联国境以西是英美盟军的势力范围。达到这个目的的主要手段是要迫使德国只向英美投降,同时策动东欧个被占领地区没有投降德国的资产阶级举行起义,建立亲英美政权,使苏军不能借追击德军之名进入东欧和德国。
艾森豪威尔在接受盟军总司令职务时就得到指示:“准备‘霸王计划’但要时刻记着《伦肯》。如果有了有利于实施《伦肯计划》的条件时,就放弃“霸王”,全力完成“伦肯”。
当年华沙起义就是英美按照“伦肯计划”策动波兰资产阶级要抢在苏军解放华沙之前,仓促发动的,这个孤立的起义很快就被德军残酷地镇压了,其他东欧国家的起义没有发动起来。
“伦肯计划”的流产主要是由于德军对盟军发动了冬季攻势(阿登战役)。
1944年德军被驱逐出苏联国境之后,德国就与英美多次秘密接触,图谋与英美联合对苏作战,但不肯投降。希特勒认为英美轻视了这时德国的力量。为了使英美了解德军在对苏作战中还有多大价值,接受德国的联合作战的条件,希特勒对盟军发动了冬季攻势,在比利时和可尔萨斯地区楔入美军防线纵深90公里,打得盟军落花流水。邱吉尔和罗斯福紧急致电斯大林求援。斯大林从大局出发,下令正在休整的苏军提前结束休整,向匈牙利的巴拉顿湖地区、布达佩斯等德军石油来源地区和德国本土全线进攻,迫使德国把正在西线进攻盟军的前线部队调回6个师来抵御苏军,德军的西线冬季攻势也因此停顿下来了。
英美的“伦肯计划”也因苏军向德国本土的全线进攻而无从实施,只好实行霸王计划,雅尔塔会议也就顺利开成。
去年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美国把它吹得神乎其神,实际上当时盟军45个师,德军才15个师。德军发动阿登战役时,不过从东线增调了6个师去参加,总共21个师,就打得英美盟军求援,请求苏联在东线发动攻势才得以解其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