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战士吴允中诞辰100周年 根据录音与文字资料整理
在我国如何有效地对工业企业进行组织与管理,以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较快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是从建国之后,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五”期间,国家对工业企业的管理是参照苏联经验实行中央高度集中管理,在中央政府设立众多的部门对各行业主要以行政手段进行行业管理,这种体制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组织全国物力、财力,集中办好一些大事,使国民经济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其缺陷是高度集中统一,不利于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管得过死,其决策不可能适应各地的具体情况,容易造成失误。
为扭转这种情况,1958年中央实行大规模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下放,由于下放的过多过快,又出现了地方分散主义严重,国家统一调配能力降低,各地盲目上马基建项目,银行不能控制,造成极大浪费。如何对我国工业企业管理?中共中央在考虑“二五”计划后三年的规划时,借鉴西方国家工业企业管理的经验,议论了试办托拉斯的问题。
1963年,我国三年经济困难已经克服,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为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走中国自己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
在这个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我国工业相关行业试办12个社会主义托拉斯,探索用经济办法管理企业,改变传统的单纯行政管理的办法。这是在探索走中国自己的工业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史无前例的伟大尝试。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改革开放纪录片《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
华东煤炭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华东公司)是这12个试办单位之一。它是一个地区性公司,是煤炭工业部全行业社会主义托拉斯的先行试办单位。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改革开放纪录片《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
华东公司成立于1964年3月,是由煤炭工业部在华东地区(主要是鲁皖苏赣四省)的9个矿务局、1个直属矿、30个煤炭地质、设计、施工单位和23个辅助工厂组成的一个大型联合企业,拥有职工28万人,日产原煤10万吨。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改革开放纪录片《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
当时,煤炭工业部行业还提出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高举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红旗,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学习石圪煤矿,实现思想革命化、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技术经济合理化”,简称“两高、三学、四化”的工作方针。华东公司在试办托拉斯的同时,还必须贯彻执行这个全行业的工作方针。
华东公司成立后,经过9个月的准备从1965年1月1日开始,按照试办社会主义托拉斯的经济体制运行,至1967年1月,在“文革”中被砸烂。历时仅两年。
试办的规划,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经济体制阶段;
第二阶段是依照《鞍钢宪法》改造全公司;
第三阶段是对全公司矿井进行技术改革,尽可能采取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四阶段是在全煤炭工业行业托拉斯成立后,华东公司作为一个地区性分支机构必须的改革。
这四个阶段的任务,密切衔接,预计在三年中完成。
由于文革开始,第一个阶段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试办的主要结果只是呈现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上。尽管如此,华东公司的创办与运营过程,依然是一次煤炭工业改革的伟大尝试。
现在回忆起那个过程,至今依然闪耀着许多的亮点。
一、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现在所谈论的改革开放都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其实,华东公司的历史把改革开放的纪录提前到了六十年代。史料表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华东公司承担了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
改革,就是改革现有的煤炭工业体制;
开放,就是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方法和技术。
华东公司的全体干部职工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探路者,他们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号召,迅速地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当时条件并不好的徐州,开启了改革的尝试。
晁福祥 吴允中 祝延治
华东公司的领导干部配备是煤炭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共同商定的。党委书记晁福祥同志和副经理、党委副书记刘鸣同志是由辽宁省调来的;党委副书记、经理吴允中是由华东局调来的;副经理、党委委员夏际霞同志和副经理、党委委员张子西同志分别由安徽、江苏调来;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刘登仁同志是江西来的;总工程师、党委委员张光正同志和公司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祝延治同志是山东来的。大家来自四面八方,为探索走中国自己的工业发展道路、试办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煤炭工业托拉斯而走到一起,齐心协力工作。
具体指导华东公司试办托拉斯的国家经委委员吴亮平和煤炭部部长张霖之、副部长钟子云、贾林放等同志,对试办托拉斯的顺利进行,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充分的准备工作
华东公司在成立之初困难重重,煤炭部要求用一年半的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966年开始全公司按托拉斯办法运行。
首先的困难是思想认识,什么是托拉斯,不但广大职工不知道,公司许多干部也不清楚,在那个提倡思想革命化的年代学习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形式是需要下功夫教育学习的;其次是没有任何现行的经验;组建公司时干部职工生活安置问题也是难点。
在探索准备中,主要抓了五件事:
(1)全面的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组织公司领导干部学习马列毛的相关著作与论述,
组织各矿务局两级干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中央与国务院文件,国家经委和煤炭部报告,查找并研究解决困扰企业的存在问题;开展公司全员的三课教育:
第一课:什么是社会主义托拉斯;
第二课,为什么要办社会主义托拉斯;
第三课,怎么办社会主义托拉斯;
三课教育的普及,在全公司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大办社会主义托拉斯的共识与积极性。
(2)调查研究,制定试办方案;公司建立了“试办托拉斯办公室”,由党委委员张子西、祝延治具体负责,经过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工作,拿出了方案第一稿。方案初稿经过党委讨论后,一方面下发各局、矿广泛征求意见,一方面上报煤炭部和国家经委。
(3)重点试验,总结经验;1964年6月在徐州矿务局韩桥矿进行矿一级的改革试验,8月,根据实验经验,公司做出了试验方案的第二稿,上报煤炭部并由煤炭部上报国家经委,经国家经委批准后,公司即在当年十月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徐州、淮南两个矿务局,进行局一级改革试验。
(4)修订完善方案,着手实施;1964年12月,吸取徐州、淮南两个局的试点经验,制定实施方案第三稿,从1965年起全公司按托拉斯办法运行
(5)解决干部职工生活问题;公司成立时,干部职工的跨省区调动,尤其是流动性大的地质和基建施工队伍的调动所带来的户口、粮油关系的迁移问题。
张霖芝(左三)在徐州韩桥煤矿
党中央提出的试办托拉斯探索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得到了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拥护与支持,公司和各相关省的省委省政府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不论是干部职工个别调动还是成建制的队伍的转移,凭华东公司的介绍信,不论在何时何处都可以落户口、上粮油关系,这在当年粮油和副食品供应比较紧张的时期大规模地解决这类问题确实不易。
万事开头难,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困难积极的准备,使公司在比国家经委煤炭部要求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全面实施了托拉斯模式的运行。
(三)、树立廉洁的艰苦创业作风
党委一班人是公司战斗集体的领头人,公司领导干部坚持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下基层,两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华东地区所有矿区和主要矿井。公司领导规定自己到矿必下井,下井必到采掘工作面,学习了解一线工作情况。1965年全年,公司主要领导平均每周下井两次,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直至1966年下半年文革,公司领导坚持每月至少到工人集体宿舍住一晚,在大食堂和工人吃一顿饭。
晁福祥、吴允中在矿区
建设兖州矿区时,由于当时土地少,为了减少占地,公司决定职工宿舍盖三层楼房,每层设冲水厕所,此时被国家计委领导严厉批评,说违背了学大庆精神,煤炭部钟子云副部长知道后说,他不了解鲁南的情况,公司做的是对的。
公司坚持勤俭办企业,公司的虽然有开办经费,但是坚持了不买一辆轿车、不买一个沙发,小车和办公家具都是成立时从各省带来的。
公司禁止用公款请客,包括煤炭部领导来检查工作也没有请过客。对于到访公司机关需要宴请的客人,都由公司几个负责人自己出资。
公司规定只有每年春节附近农民来矿上拜年进行工农联欢时,可以用公款招待一次农民到访者,标准限每人五毛钱,陪客的不能超过5人。
公司还规定,全公司各级人员(包括所有公司领导)出差途经上海,一律住公司的驻沪办事处的简易招待所,不得驻宾馆。
(四)、丰硕的成果
公司成立时,所属矿厂连续四年全行业亏损,1964年按照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运行,全年亏损832万元,1965年按照试办托拉斯的经济管理体制运行,第一季度就扭亏为盈,全年度除还清银行贷款和积欠的债务5000余万元,上交税后利润1.3亿元,1966年全年,虽受到文革的影响,产销滑坡,仍上交利润1.2亿元。
华东公司的矿井设计能力占煤炭部全部矿井设计能力的18.5%,实际煤炭产量占部属矿产量总数的23.5%,上交利润占33%。
韩桥煤矿薄煤层采煤机械化,寨里矿,枣庄矿和曹庄矿井下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化,谢一矿的机电设备管理,李一矿的节约坑木,高坑矿改善单身职工宿舍生活条件的“两堂一舍”等,均在全国煤矿系统居先进地位。韩桥煤矿是中国煤矿企业的一面旗帜,“学大庆,赶韩桥”成为当时中国煤矿企业的常见口号。
在1964年中央试点创办工业交通行业的12个社会主义托拉斯中,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是综合业绩最好的一个,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和肯定,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六十年代创办托拉斯的工作也被列入《新中国重大决策》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册。
原华东煤炭公司部分老同志合影留念 1991年10月27日于山东济南
怀念六十年代那些为煤炭工业改革与建设努力奉献的华东公司全体干部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