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本报江西信息采集中心 余振华 通讯员 程广红 樊新军 摄影报道)近年来,瑞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江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秀美乡村升级”目标定位,在农村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积极探索、持续发力,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满意度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A、农村垃圾分类分出新成效
瑞昌市作为全国首批1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坚持先行先试和善行善试,将“难点问题”变成了“亮点工作”,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组织领导到位。高规格成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方案》,将该项工作作为乡镇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各部门、乡镇、村组等工作职责。
规划布局到位。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选取条件适宜的黄金乡、白杨镇为先期试点。在试点成效良好的基础上,2019年为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升级版,选择紧临长江的北片横立山乡、南阳乡、夏畈镇、码头镇4个乡镇进行铺开。目前,4个乡镇正在有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宣传引导到位。利用报纸、电视、宣传栏、显示屏等广泛宣传,高频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保洁员专项工作会,乡村干部包组宣传、上门指导。通过宣传造势,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
机制创新到位。实行保洁队伍“1+N”和农户家庭双重管理模式,每个行政村在保洁员基础上增加1∽2名分拣员,实现“分拣员、宣传员、清运员、管理员”四员合一,将农户垃圾分类相关信息采集到“二维码”中,实现网络化管理。积极采用“阳光房堆肥、机械制肥”等多种可腐烂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加快开展垃圾“两次四分”分类试点工作。以供销社再生公司为龙头,规范乡镇集镇回收站,建立市乡村组四级回收网络模式,做到可利用垃圾回收乡镇覆盖率100%。
B、农村污水治理治出新水平
农村环境要美,污水治理是关键。近年来,瑞昌市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方式,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区粪便污水处理,全市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着力提升村庄的洁净度和群众的满意度。
规划先行,科学推进。按照“一村一图”“省钱管用接地气”的原则,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反复论证,做到接户方案最合理、管网布置最优化、终端处理最适用。
选点带动,梯次推进。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四个优先”原则,重点选定60个村庄开展污水深度处理建设的同时,其他新建新农村建设点污水处理同步推进。此外,全面铺开17个集镇污水治理工作,共建污水处理站22座、终端22个,已经试运行15个乡镇18个终端,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400余万元。
督查考核,全力推进。建立“每周一报送、每月一调度、不定期督查”工作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等考评,对未实施污水处理的新农村建设点限期整改,并取消该乡、村相关领域的评先评优资格。
C、村容村貌提升提出新境界
以“四清三改两管护一建设”为标准,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着力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秀美乡村升级版。
突出垃圾治理,创干净整洁村庄。围绕“拆得彻底”,对无保留价值的破旧房屋、断壁残垣以及违章建筑坚决拆除到位,目前已拆3819间、12.7万平方米。围绕“清得干净”,在全市大力开展清垃圾、清杂物、清沟塘、清农用废弃物等活动。截至目前,清理垃圾1.99万吨、杂物2.28万处、水塘990口、沟渠606公里、农用废弃物530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围绕“建得适宜”,对农村空闲地基采取硬化和建“三园”相结合,全市共建“三园”6.2万平方米。围绕“立得长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推进机制,强化督查评比,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并可持续发展。
突出新村建设,创美丽宜居村庄。重点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交通干道沿线村庄建设,巩固和深化“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建设格局。按照“四精”理念,在每个乡镇选取1个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有自身特色的村庄作为美丽宜居村庄进行打造,做到“乡乡有亮点、村村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