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岁的邓必勇,是瑞昌市桂林街道大塘村的贫困户,也是一名“菜地主”。邓必勇从小身体不好,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到处打打零工补贴家用。早年邓必勇与年迈多病的母亲共同生活,家庭长期贫困。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他在三小附近租了一间临街门面,开了一家早餐店。来往人流量多,生意红火,邓必勇的小日子也越来越好了。2018年底,邓必勇的母亲去世了。店里少了个帮手,面对早餐店高峰期的人流量,邓必勇感到力不从心,雇人成本又较高,思索再三,邓必勇最后决定转让店铺。
“失业”的邓必勇正愁着谋生的门路,帮扶干部就上门邀请他参加街道的就业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授课老师讲起了蔬菜种植技术。邓必勇心里一亮:不如就承包几亩土地自己种吧!他跟帮扶干部徐新武说了这个想法,徐新武也表示赞同:“这想法确实不错。我也认识一些种植大户,我帮你们牵牵线,在这块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向他们请教”。
就这样,邓必勇开始了自己的“地主”生涯。他在邻村承包了十亩土地,每天天才蒙蒙亮,邓必勇就到地里照料他的蔬菜瓜果们,蔬菜们也不负重望,长势很好。这十亩地从种植、灌溉到施肥,都由邓必勇一个人完成,虽然身体累,但是他心里甜滋滋的。到了收成的时候,邓必勇又犯起了难:地里的蔬菜们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要是卖不出去,亏钱暂且不计,自己这满腔热血却是实实在在地打了水漂啊!帮扶干部徐新武乐呵呵地拍了拍邓必勇的肩膀,让他不要着急:“早在你决定承包土地时,我就跟街道的领导汇报了这件事。街道食堂每天都去市场上收购新鲜蔬菜,现在你成了菜地主,以后食堂的蔬菜供应都优先从你这里进货!”
邓必勇看着地里的蔬菜,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他说“虽然打理它们有些累,但我的心里非常充实,收入也十分稳定。我种的菜除开街道食堂收购外,剩下都供应给了菜市场,每月都有两千元以上的收入,有个月光是销往食堂的就挣了两千八哩!前段时间农业局的领导还专门来菜地里指导我。实在是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在桂林街道“消费扶贫”的助力下,邓必勇摘下了贫困的帽子,走出了致富的路子,用勤劳的双手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脱贫果实! 通讯员 王 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