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瑞昌市南阳乡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党建带扶贫,党建促振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强战斗堡垒,夯实乡村振兴组织根基
该乡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8个村级 “党群服务中心”按照一阵地多功能要求,整合便民中心等职能,全部投入使用,并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完成燕山、严坂、上坂、排砂、双桥等村部改造升级。今年以来,村级服务窗口共受理各类服务事项2450余件,接待村民3800余人次,其中延时服务170余人次,预约服务150余人次,办结及村民满意率均达到100%。
该乡8个行政村“两委”换届全部一次选举成功,共选出支委24人,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18人,50岁以下13人;选出村委26人,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19人,50岁以下19人。选好了“领头雁”, 仅双桥村未实现 “一肩挑”,配强配齐了班子,全乡在编在岗村干实现满额30人,年龄结构上也做到了“老中青”均衡搭档,基层战斗堡垒得到进一步夯实。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该乡各村党支部创新设立“党员服务站”,广泛动员农村普通党员全面做好政策宣传、民意收集和志愿服务工作。排砂等村支部为帮助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距离较远的老人在家吃上热乎饭,在“幸福食堂”基础上,组织“党员服务站 ”志愿者负责免费送餐到家,进一步激发了普通党员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锻造过硬队伍,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引擎
该乡始终注重从农村优秀知识青年、生产一线和社会组织领域发展党员,今年全乡新发展对象14人,平均年龄30岁,11人为大专及以上文凭,为党的组织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党课讲堂、乡村党校等方式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致富能力,重点组织新任村干任职培训并到乡站所办对口跟班,搭建以老带新“传帮带”平台,快速提升服务群众本领,尤其提高村支书综合素质,最大化发挥“领头雁”作用。
积极拓宽渠道引育人才,聚焦在外务工经商人员、优秀退役军人、退休公职人员、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引才回村”行动。瞄准农村基层紧缺急需人才,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持续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主体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他们加快成长,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选好用好驻村队伍力量,依托市乡两级80余名帮扶力量,从严从实加强监督管理,组织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做好监测户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主动走访慰问和关心关爱困难群体,积极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全面参与重塑优良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中心工作,汇聚强劲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壮大集体经济,积蓄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该乡从制度源头把好关,从党委层面抓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引导各村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析土地来源、资金筹集、预期项目效益等,经多方多次论证后实施,并在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认真讨论,共同研究决定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建立项目实施乡村两级专人负责制,全程监督项目实施质量,制定集体经济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财务制度规范。
注重发挥党建引领效能,做大做强上坂太空莲、严坂肉牛养殖、燕山罗城黄羽山药乌鸡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持续用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所有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并物化资产确权到乡、到村,增强贫困户脱贫可持续性。围绕省定“十四五”重点帮扶村上坂,聚焦打造山药种植示范基地、做强南阳山药品牌、传递山药之源文化、延伸山药冷冻储藏及山药酒开发深加工产业链条,以示范撬动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行以强带弱的联村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该乡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硬任务,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相继实行了党政班子成员帮扶责任制,部门帮扶责任制、村干部“具体责任人”等制度,并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乡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作为选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情况与工资挂钩,奖惩并用。通讯员 黄国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