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公告: 江西德兴招商引资实现首季开门红【投票】2017.3.15.江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投票】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学校公示2017.3.15.江西读者满意度调查候选医院公示市场信息报社工作证件申领登记表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瑞昌肇陈镇万泉村:四大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市场信息报 作者:朱淳兵 余振华 徐海花 时间:2021-12-01 

驻村干部在了解赤松茸生长情况

近年来,瑞昌市肇陈镇万泉村以“产业兴旺促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民增收新渠道,围绕市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鼓励群众发展赤松茸、白茶、棉花和光伏发电等四大特色产业,不仅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拓宽了农民致富的增收渠道,有效地推进了乡村振兴。


A、赤松茸撑开乡村振兴“致富伞”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位于瑞昌市肇陈镇万泉村岩山洞自然村的赤松茸产业基地。在一处杂木林地,一垄垄铺盖着稻草的泥土里,一簇簇呈白点状的赤松茸开始成群地破土而出。

“这个季节,气温比较冷,还不是赤松茸采摘的季节,翻开年就是采摘旺季。”陪同记者采访的肇陈镇驻万泉村帮扶干部柯昌敬告诉记者。

每到了赤松茸采摘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柯昌敬就同万泉村的几名干部总是早早来到基地,与每天准点来的10多名当地群众一道,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钻出地面的赤松茸。
“目前赤松茸种植面积只有12亩,亩产量每天都在增长,现在亩产量可达2000至3000斤,盛产期亩产可达6000斤。”柯昌敬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着。

破土而出的赤松茸

“万泉村是‘十三五’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如何选择和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成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一块心病。”万泉村党支部书记陈洪松告诉记者。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我们不妨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在乡村振兴工作会上,陈洪松与当时的驻万泉村第一书记李武以及其他村干部商量着。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能跟风,更不能让老百姓因此遭受损失。”有着丰富的农业农村工作经验的李武对此有着更深的理解。
为了选准产业、调优结构、助农增收,陈洪公同驻村干部们一道,不断从相关书本和网络上学习,反复到产业基地进行现场考察,一直思考着如何发展产业带民致富。

村民们在加工赤松茸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武从广东深圳接触到赤松茸产业。不搭大棚、不用施肥、不需农药、不占耕地、不争农时、纯天然易种植……赤松茸一连串的种植优势让李武他们眼前一亮。联想到万泉村岩山洞自然村后山有几十亩林地,决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林下经济。

从学习考察到选址、购买菌种、栽种,李武他们一气呵成,首批12亩的赤松茸基地当年底就在万泉村岩山洞自然村建成。
“尽管现在的面积不算大,下一步还要继续准备流转土地扩大规模。从这两年的赤松茸收益来看,除开所有的费用,纯利润已经超过了10万元,不仅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的突破,也为万泉村撑开了一把‘致富伞’。”陈洪松笑着说。

B、富民种白茶“泡”出乡村振兴路

吴远俭、陈洪松同驻村干部一道了解白茶生长情况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万泉村,白茶是该村的第二项特色产业,也是收益最高的一项产业,该村用小小的茶叶,“泡”出了另外一条百姓致富、生态优美的乡村振兴路。

尽管时令已经进入冬季,但在万泉村200余亩的白茶基地里,新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吴远俭带领几名驻村干部一道,正在察看白茶的长势。尤其是一些低洼地的白茶,受冷水浸的影响,成活率不高,他们正在商量着如何解决冷水浸的难题。
记者在该白茶基地看到,一垄垄的白茶树,在高低起伏的山峦上随着山势绵延起伏,满目的绿色带着清凉,伴着茶树散发的清香扑面而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到了采茶季节,像我们这些不中用的老太婆,一天也能采摘茶叶五、六斤,每天能挣180块钱左右,比种田、种地强多了。”万泉村脱贫户柯美珍笑着说。

春天的白茶

跟柯美珍一样,自从万泉村白茶基地落户以后,当地许多农户都告别了传统产业,在白茶基地务工,并顺利实现全面脱贫。这中间有不少种植经验丰富、年龄较大的老人,从种植到管护,从采摘到加工都在基地里务工创收,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经过近4年时间的精心打造,目前全村已发展白茶200余亩,年产值超100多万元,带动30多户贫困户脱贫,村级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
百姓富不富,全靠找对路。为彻底解决传统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弥补乡村产业的不足,2018年以来,万泉村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全面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陆续发展白茶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据统计,到2021年,仅白茶产业一项,通过土地流转、用工等渠道,已带动全村30多户村民脱贫增收致富。
“万泉村也是我的挂点村,按照万泉村生态及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布局,目前已投资近百万元建设了茶叶生产标准厂房。我们还将陆续扩大白茶种植面积,结合当地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着力品牌打造,不断提升万泉村白茶的品质和价值,以推动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肇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远光告诉记者。
“下一步,我们将本着建园标准化,种植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的标准,在未来的5年内,将白茶基地扩大到1000亩,以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吴远俭说。

C、棉花产业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村民们在采摘棉花

在万泉村大塘、塘尾、岩山洞几个连片的自然村的山地上,100余亩棉花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白绒绒的棉花开满枝头,20多名棉农正在忙着采摘,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介绍,在计划经济时代,棉花种植一直是万泉村的传统产业。近年来,该村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有力地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走进岩山洞自然村脱贫户柯林升的家,房屋装饰一新,家用电器齐全。谁也没想到,在2019年以前,柯林升家还是一个贫困户,“通过参与棉花基地种植棉花,我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柯林升早年患有肝病,妻子黄买芹也患有类风湿,是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十三五”期间,柯林升一家被纳入帮扶对象。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柯林升这样的家庭,一无稳定的收入,二又没有一技之长,唯一的特长是懂得生产劳动。

村民在采摘棉花

万泉村曾经是重要的传统产棉区之一,寻找新的增长点也是万泉村的干部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由于这里的土地特别适宜种植棉花,为何不把这一传统产业重拾起来?种棉花对于柯林升夫妇来说,非常对路。当万泉村决定重点发展棉花这一传统产业时,柯林升夫妇最先被吸收为棉花基地的用工人员。

有了固定工作的柯林升夫妇,积极性很快就调动了起来,家庭收益也就有了保障。如今,该村将棉花产业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实现了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农村振兴等多方共赢。
“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肇陈镇曾经是瑞昌市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棉花产业是农业的支柱和优势产业,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棉花。生产棉花,对于万泉村民而言,那是轻车熟路的事情。棉花产量质量稳步提高,一朵朵棉花托起了万泉村民众的致富梦,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今年的棉花行情看好,单棉花一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余元。”陈洪松笑着告诉记者。

D、光伏发电让村民享受“阳光红利”

光伏发电站

在距离岩山洞赤松茸基地不远的另一处山包上,一个装机容量1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就建在这里。

“在这个山包秃岭的地方建起了光伏发电项目,真心感谢政府帮咱们万泉村建起了光伏发电站。原来我们村集体经济薄弱,由于缺少资金,想为民做点事都难,现在建成了光伏发电,产生的收入纳入乡管村用,用于公益事业中。”陈洪松告诉记者。
在一片光秃荒坡上,一排排太阳能光板整齐地安装在支架上,整齐气派的围栏,配套的通达公路和场地硬化地面,让这片荒岭充满勃勃生机。总装机规模为1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配备完美竣工,已经投入使用,村民们众口称好!
近年来,万泉村立足荒山荒坡多的实际及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引进和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项目,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使农民享受到了“阳光红利”。

一排排太阳能光板整齐地安装在支架上

“我们万泉村着眼抢抓光伏扶贫扶持发展机遇,积极推行光伏扶贫模式,这个光伏发电站规模虽然不大,但每年产生的7万余元‘阳光红利’,全部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村干部柯昌茂介绍说。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万泉村因地制宜发展赤松茸、白茶、棉花和光伏发电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产业振兴的效益最大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吴远光表示。徐海花 市场信息报记者 朱淳兵 江西信息采集中心 余振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