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露骑行途经新疆尼勒克草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那些散落在天南海北的山水草木,不锋芒却有力;那些闪耀在平凡之中的人性光辉,不高大却真实。正是这些从未见过的风景和一见如故的人们,给了在路上的我莫大勇气,支撑着我不断前行。正是无数这样的点点滴滴,演绎了这部单车上的行疆。”
2月底,纪录片《行疆》第64集制作完成并上传网络,这也是该纪录片第三季的最后一集。截至目前,该纪录片在某网站的点击量已超过530万次。单人单车骑行10248公里,历时134天,从取景、拍摄到剪辑、制作都由况露一个人完成,回想起3年前的骑行之路,他感慨万千。
独自骑行跨越7省区
2014年6月,23岁的宜春小伙况露从江西理工大学毕业,他骑着单车,带着帐篷炉灶,怀揣5000元,以及一台卡片相机,开始了途经江西、湖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7省区,从长江平原的第三阶梯到青藏高原的第一阶梯的骑行之旅。
“一路上跨越雪山沙漠,在高速涵洞、废弃房子里扎营,看过边陲异域不为人知的奇异风景,也在和陌生人的萍水相逢中感受到一段段真情。”况露告诉记者,一个人的骑行除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还要经常面对大风、酷暑极寒天气的影响。
在哈密前往吐鲁番的路上,正值8月酷暑季节,酷热少雨的天气让地表温度在白天接近70摄氏度,空气温度也近40摄氏度。况露表示,“那种极限天气下很容易中暑,白天骑行路上,只要看到湖泊等水源,我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进去把身体打湿,晚上帐篷也睡不了,因为太热了,只能睡在旷野里。”
记录沿途风景和故事
看似单调贫乏的骑行之路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心感受。在大漠绿洲哈密,从内地移民过来的谢大妈硬是邀请况露在她家留宿吃饭并待他像亲儿子一样;在独库公路上的天山里头,好心蜂农姚哥拉况露避风雪取暖,在况露走了一公里后还追上来送上一袋大米;在最西端喀什塔什库尔干,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朋友白和提留他在家住了两晚,一起干农活吃手抓羊肉。
况露说,一路上好心人给予的帮助和温暖,让他有更多的动力坚持骑行之路。“另外,希望通过我的纪录片,让更多人关注到一些特殊群体的生活。”
在南疆地区,况露遇到了在沙漠深处一待就是十年的养路工人。“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因为沙漠是流动的,所以公路两边的绿化带需要人力每天维护。”况露说道,养路工人住在狭小的水井房里,生活非常单调,每周有车辆运送补给物资,公路上每隔四公里就有一个水井房,一共有108个这样的水井房。
坚持源自内心的热爱
在路上,为了录一个最基本的骑行镜头,况露得停好车子取下脚架、相机摆好机位,骑上车子往回一段再返回骑过镜头,再骑回来检查视频取器材。碰上一些复杂环境下的拍摄,就意味着花更多心思跑更远的路重复更多的流程。做后期剪辑,总共600G的素材要翻来覆去地看,配字幕、配音、选取背景音乐,都靠自己摸索钻研,进度缓慢。
但源于对地理的热爱,他一直坚持了下来。况露表示,拍纪录片源于大学时期用镜头去记录旅行点滴的习惯,后面发现用这样一种方式在和其他人分享的过程中,可以让旅行变得更有意义,于是有了《行疆》的录制。
顶住了来自家庭和现实的压力,经历过疯狂兼职攒路费。况露在骑行路上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表示,趁着年轻,要坚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总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总是想到什么就会想方设法立马去行动,这大概也是这个时代不少90后同龄人的特征吧。”
(记者 赵 影)